之說。雖然適量酸味對補養肝氣有益,但如果本身已經亢奮的肝再攝入過多的酸味,會造成肝氣過旺的現象,反而傷肝,肝受損了勢必傷及脾胃。

    應適當多吃甘味食物:甘味對補脾氣最有益,脾髒強健了,可以輔助肝氣。甘味食物具有滋養、補脾、潤燥、補氣血、解毒及緩解肌肉緊張的作用,有助於脾的運化作用。性溫味甘的食物有:穀類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麥;蔬果類如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板栗;肉類如牛肉、鯽魚、鱸魚。

    推薦驚蟄養生菜

    花生鹿筋豬骨湯:取花生200克,鹿筋100克,豬骨500克,紅棗6顆,生薑3片,鹽、植物油、醬油各適量。花生去殼、紅棗去核後,均洗淨,稍浸泡;鹿筋洗淨,溫水浸泡至軟;豬骨洗淨,用刀背敲裂。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大火煲沸後,改為小火煲約3小時,最後調入適量鹽和植物油即可。

    花生、鹿筋可撈起,拌入醬油佐餐食用。此湯補脾暖胃、強筋壯骨。

    肉末蘑菇燒豆腐:取豬肉50克,蘑菇30克,豆腐400克,醬油10克,蔥、薑、鹽、料酒、植物油各適量。將豬肉剁成肉末;蘑菇洗淨用溫水泡,切成小方丁,泡蘑菇的水留用;再將豆腐切成小方塊,沸水焯過備用;蔥、薑洗淨切末。炒鍋燒熱後放植物油加熱,先把豆腐煎至兩麵黃,撥在一邊,再下蘑菇、蔥、薑、肉末,煸炒至透。

    然後將豆腐撥下,加入料酒、泡蘑菇的水、鹽、醬油同燒,至入味即可。此菜補益氣血、健脾醒胃。

    宜用健脾潤肺、清火解毒的藥膳野菊花飲:滋陰清肝火首選野菊花。野菊花歸肺、肝經,有疏風清熱、解毒的作用。驚蟄時節,氣溫變化大,這時多喝一些野菊花茶,可預防感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風火頭痛,也可有效治療因肝氣生發太過而形成的春困、頭重腳輕、流鼻血等症狀。用菊花15克,黃芪、甘草各20克,開水衝,代茶飲,適用於咽痛幹咳、頭暈目眩等症。

    黨參黃芪粥:取黨參10克,黃芪15克,大米100克,將黨參、黃芪洗淨後放入適量的水中浸泡30分鍾。再用小火煮沸40分鍾,去除中藥後,放入大米煮成粥,食用。此粥具有益氣固表、增強體質的功效。

    【養眠忌怒,多做和緩運動】

    養足睡眠:人體的皮膚在寒冷的冬天裏受到刺激,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和毛孔閉合。驚蟄過後,氣溫升高,身體的毛孔、汗腺、血管開始舒張,皮膚血液循環也旺盛起來。這樣一來,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隨著天氣變暖,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耗氧量不斷地加大,大腦的供氧量也就顯得不足了。加上氣溫回暖的良性刺激,使大腦受到某種抑製,因而人們就會感到困倦思睡,總覺得睡不夠。因此,驚蟄節氣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精力支持。

    忌怒火,保持精神愉悅:快樂的情緒會加快體內係統的循環,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細胞。

    而怒氣傷肝,是古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怒氣一發,則氣逆而不順”;否則,肝氣太盛,易患頭暈、目眩、中風和精神疾患。所以,我們要學會通過發泄和轉移,使怒氣消除,切忌妄動肝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