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助陽生發,激發生命原動力

    【黃帝內經立春養生法】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為每年公曆的2月3—5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立春意味著從這一天起,春季開始了。

    《黃帝內經》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季是人體陽氣生發的季節,應順應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適當調養,使得陽氣得以宣達。飲食上要多吃生發食物,像蔥、薑、蒜、芽菜、蘿卜、韭菜等。

    立春是冬春之交的季節,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減弱,所以,初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馬上脫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謹慎,不可驟減。

    立春時氣溫變化反複無常,大風常至,因風氣通於肝,外風引動內風,促使肝氣亢盛,血壓經常呈現大波動,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因此很多患高血壓的老人應避免過分緊張、焦慮、抑鬱,注意不要忘記吃降壓藥,大風天不宜外出,同時要注意調養精神,少生氣,忌暴怒,不應過度疲勞。

    春季乃萬物複蘇之時,也是病毒、細菌活躍的時期,流感、過敏性疾病等易在此時發生。另外,立春季節因風大,風邪入體侵襲腸胃,腸胃素虛的人,容易腸鳴腹瀉,所以腹部一定要注意保暖。

    【立春節氣的氣候變化】

    立春萬物複蘇:立春正是陽氣初生之時,萬物複蘇,此刻“嫩如金色軟如絲”的垂柳芽苞,泥土中想破土而出的小草,正等待著“春風吹又生”。“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時節的自然特色。氣候日趨暖和,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於上升和增多,這時適合踏青尋春。

    氣候仍以風寒為主:立春時節冷暖空氣交替頻頻出現,氣溫忽高忽低,氣壓變化也大,但氣候仍以風寒為主,因為當陽氣和陰氣勢均力敵且進行交流的時候,便會出現風,尤其初春,更是多風。而在北方,冷空氣還是占據著主導地位。

    【立春節氣的人體反應】

    人體脈象為弦脈:隨著地氣的生發,人的氣血已經從內髒開始向外走,這個時候,人的毛孔正處在從閉合到逐步開放的過程,氣血從內髒向上走,植物的營養也開始從根部向外走,拱出一個尖尖的嫩芽。初春時中醫號脈,大多是弦脈,就像按在琴弦上,有種繃緊向外張的感覺。

    毛孔由閉合轉向開放:冬天人的毛孔處於閉合狀態,夏天完全開放,而春天正好是從閉合向開放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人隻有多穿一些衣服,才有助於毛孔的逐步打開,以使氣血暢通地向外發散。人體有自保功能,如果穿得少了,毛孔就自動閉合了。

    【立春節氣的養生原則】

    春季養肝正當時:立春陽氣生發,養肝能護陽。

    “肝喜調達而惡抑鬱”,中醫認為,肝髒與草木相似,所謂調達,就是指肝像樹一樣喜歡不受約束地生長,不喜歡受壓抑。春天到了,草木在春季萌發生長,肝髒在春季時功能也更活躍,排濁氣、暢氣血,肝氣起到了引導氣血從裏向外調動的作用,正是調養肝髒的大好時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