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來分析去,這個應該壓上所有兵馬一次性將周同慶軍擊潰,那個要留在廬江這裏防止宣州軍襲擾後路,還有提出折中思路的。

    這就是幕僚的作用,提出幾個可行性比較高的方案,至於權衡利弊選擇決斷,是陳佑這等主帥的事情。

    經過比對收集的情報數據,陳佑最終決定相信一部分幕僚的分析:人數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周同慶軍不是保信軍的對手。

    扣除輔兵和民夫,保信軍桐城縣境內大概有五千人,如果幕僚們的分析正確的話,隻要盧仲彥中規中矩不出錯,擊敗匆匆趕來的周同慶不是問題。

    最終陳佑沒有再加派兵馬,隻是由廬江城奔出數騎,向兩個方向送去信件。

    江水之上,寧強扶著甲板欄杆眺望對岸城池,那裏是蕪湖縣城。

    他一麵望著蕪湖,一麵詢問身旁僚屬:“過了蕪湖,明黑之前差不多就能到東關了吧?”

    東關在濡須水上,從這裏到東關,有一百四十多裏,從東關入巢湖,則有三十多裏。此時溯江而上,如果晝夜不停保持現在的速度,的確可以在明黑之前抵達東關。

    “在下認為將軍沒必要這麽著急趕往廬州。”他那三十許的僚屬捋了捋足有半尺長的胡須笑道,“咱們經過曆陽的時候,那位王使君不是陳節使正揮兵進攻舒州麽?我們可以去信都督府請命,先不去合肥,而是在繁昌、銅陵一線巡江,為陳節使防守側翼。”

    繁昌縣正對著濡須水入江口,銅陵縣則和廬州糝潭隔江相望,水軍來回巡江阻止宋軍渡江,的確會減輕陳佑的側翼壓力,也能讓他更放心地向舒州境內投入兵力。

    因此寧強在考慮清楚利弊之後,立刻就同意了幕僚的建議,雖他現在急著去見陳佑,有很多問題想要問清楚。

    桐城縣城外的樹林中,盧仲彥在安靜地等待周同慶軍的到來。

    他最終沒有再想什麽奇招,而是要逼迫周同慶在野外決戰。

    東北方向不到十裏就是桐城,但是他不準備據城而守。

    開戰之前定下的方略是速戰速決。誠然,相比於急需錢糧養兵的周同慶,保信軍在時間上要從容許多。但一為了節省錢糧,二也是避免戰事久拖給周同慶召集全部兵馬的時間,還是要快些擊潰其主力,結束這一戰。

    想要快速分出勝負,野戰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敵軍距此還剩八裏!”

    盧仲彥端坐馬紮上,雙目微闔麵容平靜。

    “敵軍距此還剩七裏!”

    盧仲彥依然沒有動靜。

    ......

    “敵軍距此還剩三裏!”又一斥候飛奔而來,“已經發現敵軍斥候!”

    盧仲彥睜開眼:“死傷如何?”

    “暫無!”

    他點點頭,揮手示意斥候離去,抽出長劍仔細擦拭。

    前方斥候派出三裏,周同慶的確是謹慎,還好因為條件不允許,他根本就沒想著埋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