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打得是錢糧,沒有錢沒有糧,就使不動那些大頭兵。

    總得來,廬州的糧食還算充足,隻是錢不多。

    等寧彰文完,陳佑輕咳一聲,沉聲問道:“現在情況是這麽個情況,你等認為出兵多少合適?”

    靜了一陣,指揮使王輝第一個開口話:“隻需我這一軍三千,便可拿下舒州獻與節使!”

    “哦?你有何計劃?且來聽聽。”

    陳佑這麽一問,王輝尷尬地愣住了,這是爭奪當先鋒主力時候常的話,反正就是吹一個抵達能力極限的牛,具體該怎麽做,還真沒想過。

    他不回答,陳佑也不著急,就這麽靜靜地看著他。

    王輝被陳佑看得頭頸通紅額頭冒汗,支支吾吾半不出話來,惹得一幹同僚輕聲笑出來。

    終於,他似乎是下定決心,仿佛豁出去一般大聲道:“好叫節使知曉!某就帶兵過去,那周同慶投降便罷,若是不投,某就把他打到投降!”

    陳佑不置可否:“可有其它想法?”

    見王輝頭搖得跟個撥浪鼓一般,陳佑擺手示意他坐下,看向其他人:“可有想法?”

    另一個指揮使黃通舉手朗聲道:“之前範參軍言舒州兩萬兵分於各縣寨,多者不過兩千,少者僅有數百,某以為可遣六千兵馬分作兩路,以求各個擊破。”

    ......

    一個又一個計劃和建議被提出,適合的就留下,不適合的就剔除,最終定下來一個比較完善的計劃。

    這次出兵計有七千人,其中馬軍兩百,弓刀槍盾等兵各有其數。

    這七千人是戰兵,另外還有一千多的民夫雜兵負責運送糧草輜重、洗衣做飯等雜活。

    由於是揚州大都督府設立以來第一次戰事,所以將由盧仲彥統率各軍。

    根據計劃,鞠興達會提前策反舒州將官,同時也會聯絡蘄州、池州官員給兩地將領拖後腿。即便無法讓兩地不馳援舒州,能遲滯發兵速度也是大功。

    二十九日,盧仲彥領兵出廬江,兵分三路奪取桐城和廬江之間的三個寨子。

    六月初一,盧仲彥中軍至桐城城下,王輝部繞過桐城,直撲桐城西南方向的石井鎮。

    與此同時,懷寧城內的周同慶也收到了周兵進犯的消息,他當即召集諸將議事,當下午便點起兵馬往東而去。

    他不準備守城,四千百戰精兵,使他信心充足。

    六月初三,王輝部在樅陽水北岸遭伏,幸而敵軍人少,王輝當機立斷指揮突圍後退。退至掛車寨整頓兵馬時,兩千人隻剩下一千五百餘人。

    少的這五百人,戰死的估計隻有一百多,其餘都是跑丟聊。

    這次戰鬥的消息很快傳到雙方耳中,剛剛攻取桐城的盧仲彥立刻要求王輝回到桐城修整,而正朝這邊趕來的周同慶軍則是士氣大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