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是新納之土,各種問題交雜,李昉認為首要的是教育,因此上了一份奏章奏請朝廷督學。他認為當今亂世,不少官員都想著養兵平亂,但養兵隻會越來越亂,不如休養生息,依靠教育來使民安穩。同時諫稱科舉應該成為常態,而不是隨官家心意想開就開不想開就不開雲雲。

    文官們自然十分讚同,這相當於是要打擊武將。而夠資格參與朝會的老將們雖然對休養生息有異議,但也不得不讚同科舉應該常態化。

    於是就有了政事堂的這份符文,而秋解的詔書應該會在八月中旬頒布,具體名額則要等各地學政巡視結束後上報朝廷統一分配。

    也就是,即便你秋解試中名列第三甚至第二,都存在沒有參與春闈的資格,隻有第一名是穩穩當當的。

    現在各地學政的名單及負責範圍還沒確定,陳佑也不知道誰會負責京兆府,隻知道學政的品階不會太高,大概在六品左右,選擇範圍比較大。

    秋解開始之前,陳佑之前的奏章終於得到批複,朱筆禦批:準!

    至於陳摶,原先的計劃取消,劉守忠和石守信一同護送陳摶回京。

    另一個就是京兆府隔壁的鳳翔府有著落了,首先是鳳翔節度裁撤,緊接著鳳翔府被降為岐州,算是恢複了以前的名字。而新任的岐州刺史,是幾次被貶的蘇逢吉,他又從縣令升上來了。

    順帶一提,蘇逢吉升官之前有宦官專門找他談話,那宦官回京時帶了一輛拉著重物的馬車進了內庫。

    負責京兆府的學政是一個陌生的文士,據曾在沈國中樞當過拾遺補闕之類的職事。

    對陳佑來,這是個好騙的,因為這人真的是一個文士,在長安城見到陳佑的第一句話就是:“數朝古都,風韻非凡啊!”

    然後拉著陳佑安排的一個熟讀詩書的幕僚在城內轉悠、談論詩文,晚上再次見到陳佑時,首先就批判了陳佑縮長安城的行為。

    陳佑能有什麽法子呢,來這麽一個人,不把他糊弄......伺候好了,就對不起京兆府那些一心向學的學子們呐!

    十一月,各地發解名額出來了,京兆府有二十一人,僅次於河南府。

    一場鄉飲酒禮之後,陳佑送這二十一人前往河南府。同時,他還為比較看好的幾個人準備了引薦書信,可以讓他們在科舉開始之前獲得一些的優勢。

    至於那些無緣本次春闈的士子,隻要入了他的眼,又沒有短期內再次參加秋解試打算的人,陳佑都根據他們本饒意願,推薦給了關係網中主政一方的文武官員。

    陳佑牢記馮道的叮囑,任何有潛力的士子他都會接觸留下人情,不全部成才,隻有其中有一個兩個能出將入相,那就是成功。更別不少人即便未能走到最後,也會成為中層官員,這也是一份助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