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陣,劉河走了進來。

    陳佑抬起頭,劉河快步上前,雙手遞上一張紙:“使君,這是高良才遣人送回的信件。”

    “這麽快麽?”陳佑挑起眉頭,接過紙張仔細查看。

    旁邊劉河解釋道:“高良才該是沒重視,沒什麽密封的措施,而那信使也十分大意,手下人輕輕鬆鬆就將信取出來謄抄了一份,保證不會讓人發現。”

    陳佑“嗯”了一聲,很快就看完抄錄的這封信,輕笑一聲將信隨意放在桌上:“這高良才不足為慮。”

    劉河當即道:“使君,當初高啟推舉高良才為留後,怕是另有隱情。”

    “有隱情也無甚大用。”陳佑不太在意,“畢竟高良才已經不在京兆了。”

    著,他把看到一半的賬本遞給劉河:“去查一下這都是不是真的。不明白的去書院找賈義。”

    賈義是書院算學院院長,找他自然是借調算學院精於賬目的人才幫忙。

    劉河雙手接過賬本,肅容應下:“是!”

    很快,房間內就隻剩陳佑了,他靠在椅子上考慮接下來該怎麽走。

    他離開洛陽才過了十左右,京裏沒有太大變故。值得注意的就三件事,一個是回京的李明卿接下了陳佑之前起了個頭的後勤,對外諜報之類的交給了馬青;另一個就是樞密院副都承旨董成林轉任諫議大夫。

    最後一件事涉及到皇室,興國公趙德昭受冊為興平郡王,置友及文學,司掌興平王讀書事宜。而這個興平王友,乃是知製誥薛居正。

    薛居正太祖朝時就為侍臣,曆任左補闕、知製誥,正常情況下未來至少能執掌六部之一,或者出為刺史府尹,運氣好入樞府『政府』也不是不可能。可以,對這個人選,聖人十分滿意。

    雖然陳佑不知道這件事情上宋敏貞出了多少力,但盧金嬋顯然認為是陳佑兩饒功勞,找借口賜了李疏綺和宋敏貞夫人不少物事。

    這些事對陳佑暫時沒有任何影響,他注意的是另外一件事:京中傳聞,因為試點的五州府都表現的不錯,政事堂在討論稅改是否要推行全國的問題。如果最後確定推行的話,該怎麽利用好這件事?

    還有兵曹,陳佑這邊適合接京兆府兵曹的不多,最方便的一個是一直跟在他身邊的劉河,另一個是在蜀地的吳竹林。

    劉河不必多言,而那吳竹林,在南平時期就是陳佑下屬,當初跟著陳佑一齊反正投周。後來陳佑去了歸州,吳竹林被編入興山軍,兩人再也沒能共事過。不過雖然陳佑沒能給吳竹林太多助力,但這吳竹林逢年過節都備著一份禮送到陳佑府上,是以這麽多年來也沒斷了聯係。

    到底是讓劉河接手,還是調吳竹林過來,等查清楚吳竹林近況再。如果讓吳竹林過來的話,就得提前從兵部和吏部走手續。

    至於兵曹換饒契機,還得落在之前讓劉河準備的剿匪一事上。

    最後就是藍田縣白鹿原爭水了,不知道呂雲帆會處理成什麽樣子,如果失控的話,還要防著高啟等人借機攀扯到呂雲帆身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