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要吧,每一朝每一代都會設立,這關係到一個法理繼承的問題。

    按理周在晉後,以石晉、後唐為二王正合適,而當初趙鴻運就是這麽做的,選了兩朝的旁係後裔立為二王後。

    但現在周國漸漸有席卷下之勢,這些原本不會有多少人關注的問題就又被翻出來了,所為的,七八成是想複製董成林或者聞磕經曆,這些人就是所謂的政治投機客。

    一開始,上至趙元昌,下至各部尚書都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任由官員吵,最後看誰吵得聲音大,得有道理,就按照誰的來就是了。

    法理歸法理,到最後還是要看實力,實力足夠,這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也能輕輕巧巧地解決掉。

    中秋之前,詔令各州縣發解試,各地解額沒有限製,但若某一地所解之人成績太差,當地正貳官就會被罷黜。

    在此之前,書院師生落籍的事情堪堪解決。詔令發出之後,陳昭汶也帶著一個車隊出發前往蜀地。他們不是單獨上路,陳佑利用自己的特權開了一份允許借調沿途衙役護衛的公驗,而且還特意讓開拓了商路的鍾家安排一支商隊和他們同校對於書院這些人,陳佑是真的上心。

    中秋前後,朝堂重臣所關注的事情其實是同知樞密院事、判講武堂的陳佑與三司、兵部、戶部、軍器監等部門的爭權與扯皮。

    陳佑想要建立一個後勤部門,必然會影響到三司等部門。

    後勤概念的提出,有助於樞密院權力的擴大,但被它侵奪權力的部門多歸屬在政事堂之下,是以兩府重臣這段時間一直在吵這件事,期間合縱連橫利益交換讓人眼花繚『亂』。

    就在大家爭得不亦樂乎的時候,那些爭論二王三恪的低品官員鬧出了一件大事——有那等不知是愚蠢還是不知死活的人竟然大肆宣揚之所以不能以石晉為二王後之一,是因為周太祖登基的時候晉帝還在位,周國乃是通過武力叛『亂』,而非是通過禪位從石晉手裏得來的江山。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趙元昌的授意下,江夏青直接把那蠢人貶到南蜀某羈縻縣。

    然而還是遲了,趙元昌即位之後對文人甚是優待,而且外界雖然不平穩,但內部少有影響數州的叛『亂』,叫這些文人有些忘乎所以了。

    這個言論出來之後,很快就傳播開來,無數奏章遞到政事堂,甚至還有不少人聲援那個蠢人,稱官家不該行因言論罪之舉,以免阻塞言路。

    “德儉,你這個禦史中丞完全沒起到作用啊!”

    陳佑和胡承約這是在趙普宅鄭

    趙普發妻亡故,他雖然心中悲楚,但也知道逝者已矣的道理。於是趁著這個機會將從前在趙元昌幕中關係較好的幾人叫來,準備商議一下如何應對眼下的『亂』象。

    陳佑、胡承約來得較早,寬慰趙普一番之後就被請到了後宅書房,而趙普則帶著他那年幼失恃的長子在前麵迎來送往答謝祭拜之人。

    聽陳佑這麽,胡承約無奈搖頭:“誰能料到這件事會成現在這副模樣!而且有宋大夫在,你問問趙則平,我的話在憲台裏麵有幾個人聽。”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欺世盜國》,微信關注“ 或者 ” 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