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評判一個官員的好與壞,看得是他對朝堂、對國家、對人民有無益處,而不是看他的道德水準。有益,那就是好的,有害,那就是壞的。如此簡單,諸君可認同?”

    等了一陣,沒有反對的聲音,陳佑總算鬆了口氣。

    整理了一下思緒,陳佑繼續道:“常人之才是學識、是武藝,是琴棋書畫、是通曉古今,是心中萬卷書、是筆下千言語。然而,官吏的才卻是治國安邦、守土撫民。

    我們當然希望上至宰相下至胥吏皆是德才兼備之士,然慈人,何其之少!由此,朝堂也好、州縣也罷,必然少不諒高而才薄、才高而德薄之人。朝堂銓選,首重德才兼備之人。其下,德高者可為言官、文學;才高者則掌職事、知州縣。”

    到這裏,陳佑重又精神起來,語氣也有些激昂:“陳某辦這個書院,便是希望所有學生都能德才兼備,陳佑講這個為政,便是希望學生中為官的那些人也能德才兼備!若是你有德無才,我寧願你遠離官場做一君子賢人,也不要去做一個懶政怠政『亂』政,以致禍民的官員!”

    .....

    陳佑花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終於初步樹立了“不要從道德上去臧否一個官員,而要從施政結果上去臧否一個官員”的概念。

    其實,這個道理,絕大多數官吏心裏都知道,也有不少人認同。

    但是,不得不,“從道德上否定敵人肯定自己”,實在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鬥倒批臭,鬥倒批臭。

    你不把鬥倒的敵人批臭,怎麽能顯示出自己的正義『性』與正確『性』?

    你不把鬥倒的敵人批臭,豈不是還要防著敵人東山再起?

    失敗者不需要好名聲,勝利者不可能有缺點。

    然而,陳佑認為這樣的模式很可能會演變成黨爭。

    比如歐陽修扒灰這件公案,沒辦法從政事上攻擊他,便從私生活上來攻擊。真假已經無所謂了,百姓總是喜歡傳播桃『色』消息,事情傳開,即便你問心無愧,還有臉留在原位?

    而像林祚大被『逼』在大會上寫紙條證明葉靜宜是處女,聯邦**官提名人被告『性』侵不得不公開自己的『性』經曆。

    無論事實的真相是什麽,無論最後會達到什麽結果,為得都是從道德上打擊對手,古今中外皆然。

    當政治鬥爭發展到對人不對事之後,就可以稱為黨爭了。

    校長後來的對手多是自己以前的學生,陳佑不覺得自己就能讓所有學生忠心不二。

    為了避免以後同自己的學生陷入黨爭,那就一開始養成對事不對饒習慣。

    當陳佑宣布下課之後,真理堂裏的氣氛十分沉悶,所有人都在思考,陳佑所的,究竟有沒有道理。

    而陳佑自己也在反思,有沒有漏洞,如果有人攻擊,要怎麽補救。

    沒有人閑聊,一群人沉默地走出真理堂,各自散去。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欺世盜國》,微信關注“ 或者 ” 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