獠人,是朝廷對嶺南一帶不服王化之人的蔑稱。

    哪怕是董成林這個曾經給西南蠻族教過書的儒士,也不覺得這種稱呼有什麽問題。

    不知禮,毋寧死。

    他們不服王化,僅僅不把他們當同類,而不是叫他們去死,已經非常仁慈了。

    自建隆二年曹固黃通受命攻伐嶺南,到現在快有十五年了。

    這十五年間,朝廷各項歸化之策陸續施行,隻可惜因為基層官員的問題,那些政策成效沒有預想中那麽大。

    以武緣縣為例。

    武緣重新納入朝廷治下的時候,縣裏在籍人口隻有幾百人,到興國初年也沒突破一千人。與之相對的,武緣縣域內大小獠寨林立,小者百餘人,大者千餘人。

    這些年一邊宣傳說漢話穿漢服習漢俗則為漢人,一邊利用商貿吸引獠人出山入城,總算是讓在籍人口達到兩千人。

    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措施摧毀了武緣縣內林立的小寨,卻使得原本那些千人大寨愈加強盛。

    嶺南兵馬不多,且集中在幾個大城市,武緣這邊隻有縣令護衛二十餘人,人口又隻有兩千,那些村老寨主土皇帝當得好好的,憑什麽要聽你小小縣令的?

    隨著商路通暢,南海各類物產以及糧食運往北邊中原地帶,本地這些獠人為了收攏人心,日複一日聲稱如果不是周人,這些財物都該是他們自己的。

    哪怕因為懾於嶺南兵馬不敢拒絕學習漢家語言禮節,這麽長久教導下來,這些山寨獠人對周人的敵意越來越盛。

    傅與誠在武緣做官,哪怕不知曉其中內情,也知道城外獠人對衙門的抵製態度。

    偏偏上個月,好幾個部落的首領先後來縣城,說是收成不好,希望縣衙能借糧給他們度過這段青黃不接的時間。

    而且,似乎得知了其它部落也到縣城求援的消息,這些首領一個比一個開出的條件更好。

    第一家願意還本付息,第二家就願意聽從驅使;第三家願意繳納糧食充稅,第四家就願意編戶齊民。

    一家這樣,傅與誠還很高興,趕緊聯係州衙,希望運送糧食過來。

    兩家三家,每一家都這樣,傅與誠終於慌了,立刻就想到是不是獠人們串通起來想要劫糧食,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應對,便寫信把陳衡請了過來。

    在等陳衡抵達的這段時間,州衙已經回複,願意給出糧食。

    畢竟傅與誠同陳孚有交情,嶺南這邊的將領大都屬於陳係,邕州州衙也樂意給個麵子幫傅與誠創造政績。再說了,治下縣令的政績,難道就不是州衙主貳官的政績了嗎?你好我好的事情,一點糧食而已!

    “正是有此等官員,嶺南之地才一直難平!”

    來到早已安排好的住處,輪到今日掃洗做飯的自去忙活,其餘人等坐在逼仄昏暗的小屋中,一人忿忿不平地開口怒罵。

    立時就有人附和:“幸而如今無事,老師應當速速離開,以免受其牽連。”

    不怪他們這般氣氛,實在是傅與誠做得不地道。

    按道理,發現獠人有異動,首先應該通知上級停止運糧,詢問要如何處置這些獠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