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天子第五次沒有出席禦前議事了。

    這幾次禦前議事,僅僅是在同明殿的禦座前討論,天子並不會出現在禦座上。

    同之前的兩府議事僅有的兩個差別,恐怕就是這裏不是政事堂,以及多了宦官旁聽。

    不過起居注仍然沒資格旁聽記錄,正規需要留檔備查的記錄還是由宰相輪流執筆。

    親掌國政兩年後,天子終於厭倦。

    正好巴寧泰這個首相一直聽話,天子重又放手,大小事宜交給兩府裁處,兩府隻需要把重點事項列出來送到禦前就好。

    而天子本人,在陶光園修了一座承運樓,大多數時候都在承運樓修習道藏。

    回到政事堂書廳,巴寧泰沒有立馬開始工作,而是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

    畢竟年近古稀,再加上天子掌權之後又變得喜怒無常,必須打起十二萬分精神應對,這幾個月他漸漸有些精力不濟。

    他沒有那種不死不休的政敵,正常來說這時候已經該考慮致仕榮休了。

    可惜天子不同意。

    “相公。”

    恍惚間門外傳來呼喊聲。

    “中令,中令?”

    巴寧泰睜開眼,是喊他。

    “進來。”

    中書省主事馬適推門走進來:“中令,呂參政的奏狀送到了。”

    參知政事呂胤,呂端的兄長。

    因為他本身沒有太強的陳係色彩,而弟弟又是陳係大員,年前被選為參知政事,順帶使得呂端被踢出京城。

    今年濮陽決堤之後,呂胤被派遣出京巡查黃河汴河,處置賑災事宜,順帶評估接下來的水災情況。

    “拿來看看。”

    巴寧泰接過奏狀仔細翻閱。

    越看他心情越沉重。

    從各地傳來的河水漲勢和降雨情況來看,今年將會出現大範圍的水災。

    而且呂胤特別提醒各地糧商有異動。

    他長出一口氣,重新靠到椅背上。

    今天的禦前議事中,又提到了商賈。

    已經有聲音提出讓商賈組織全國性會社,方便朝廷調配全國物資。

    別以為他不知道,這群人是想嚐試另類的權力傳承。

    依靠田地的財富傳承無法派生出權力,相反絕大多數時候它還需要權力的支撐才能維持住田地規模。

    現在工商業主影響力越來越大,自然有人想試試可不可以通過另一種財富傳承達到繼承權力的目的。

    想了想,巴寧泰提筆批示:“戶部禮部備賑災事宜,抄送兩府宰相閱,議水利工程事、募兵事。”

    寫完之用手扇了扇,遞到桌邊:“順帶抄一份送到開封梁王府去。”

    對付糧商的難易程度,取決於梁王陳佑的態度。

    如果陳佑站在糧商一邊,巴寧泰就準備放手隨他們去。

    哪怕天子重新放權,巴寧泰現在也沒什麽抱負了,他隻想平平安安過完最後幾年或者十幾年。

    馬適離開沒多久,各類奏章公文陸續送來。

    巴寧泰一邊批閱,一邊考慮是時候放權了。

    做一個對誰都沒有阻礙的首相,或許真能叫他在首相任上幹到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