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其它宰相封王之後也是一般行止,朝廷就得麵對至少四處大城重鎮難以節製的局麵。

    糾結了好一會,他召見近臣商討對策。

    何德彥給出的建議是,下詔規定隻有在宰相位置上致仕才能封王,然後那些忠君愛國之人就讓他們順利致仕,桀驁不馴之人就直接罷相貶官。

    “美士乃能臣也!”

    趙德昭心情舒暢,誇了一句之後仔細想了想,轉過話題問道:“也不再設兩京,但凡封王宰相,全都放到開封去,這般如何?”

    “聖明無過於陛下。”

    何德彥這麽回應。

    很快,詔令下達。

    為酬宰相安邦定國之功,三師、三公、尚書令加平章事者,開府儀同三司任侍中、中書令加平章事者,開府儀同三司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者,此三者致仕皆可受冊為王。

    詔令頒發之後沒幾天,首相巴寧泰突然上表乞骸骨。

    趙德昭心情一下就變得不爽,幹脆利落地下詔挽留。

    一開始巴寧泰沒覺得有什麽不對,隻以為是正常程序,等了幾日再次上表,不出意外又被天子挽留。

    到他第三次上書被挽留後,是人都感覺到不對勁了。

    巴寧泰同幕僚商討之後,第四次奏請致仕。

    這一次天子詔書語氣嚴厲,直言日本騷亂未平、朝政未靖,宰相不得以自身為念,當為國盡忠雲雲。

    巴寧泰從善如流,立刻請罪,然後絕口不提致仕之言。

    ……

    “哈!”

    聽了洛陽的消息,陳佑啞然失笑。

    他以前曾經想過,在宰相致仕之前將其罷相是不是可以減少給出去的王爵,沒想到他的弟子和他想到一塊去了。

    不過趙德昭選擇的方式是不允許宰相致仕。

    隻要對皇帝無法造成太大的壓力,你就在宰相位置上幹到死,然後被追冊一個王爵,得到一個美諡。

    雙贏!

    換個角度……

    “看來在天子眼裏,巴慶安是個忠臣啊!”

    陳佑笑著說出這句話。

    坐在他下手的範昌祐聞言苦笑:“嶽丈他這些天寢食難安。”

    “是麽?”

    陳佑似乎不想接過話頭。

    他能理解巴寧泰。

    急著致仕,除了感覺到天子專政的危險,還為了逃避對西海道騷亂和兩大水利工程的決策。

    考慮到朝廷收支,不足以讓周國同時幹這三件事。

    巴寧泰之前來信詢問,就是希望陳佑能夠為了汴梁的特殊地位以及保住西海道而反對水利工程,隻可惜陳佑根本不理會他的要挾。

    見陳佑不說話,範昌祐沉默一陣,然後沉聲開口:“西海之亂,已然波及沿海,學生實不知當如何處置。”

    陳佑看著這個學生,唏噓不已。

    當初範昌祐娶巴寧泰孫女,是陳、巴二人通力合作互相信任的標誌。可惜現在雙方分道揚鑣,範昌祐也就陷入了當初李商隱經曆過的困境。

    “請山長指點。”

    陳佑回過神來,年紀大了,就喜歡感懷往事。

    他收斂思緒,搖頭道:“秉政者遇此難事,當早做決斷,是對是錯百十年後才有定論。若是猶疑不定坐視事態失控,今時今日便成罪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