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邊起了個頭,其他人立刻看到這種做法的好處:

    “往後災情皆可如此處置。”

    “也非是定要遣散,那等孤身一人或者品性惡劣者可強留在軍中。”

    “若是招入軍中,便無需做那等苦工,耗費那許多錢糧。”

    諸如此類的話語接連出現在梁關山耳邊。

    大多數人考慮的方向還是省事和求穩,就好像宋朝的廂軍一樣,把活不下去都招進去,節約了大量的治理成本。

    造成些許冗兵就不算什麽了,至少短期內無恙,等財政不堪重負的時候,他們這批人恐怕早已致仕了。

    再說,就算真的出了問題,需要頭疼的是天子,是兩府宰相,底下這些官員隻要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了。

    對於這種不負責任的論調,正愁有沒有什麽兩全之策的梁關山當然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精華的部分就是把饑民招募為士兵。

    ……

    當梁關山準備把募兵作為救災主要手段的消息遞到巴寧泰麵前,巴寧泰不知該作何表情,最終隻是點點頭示意他知道了。

    沒有將領會不喜歡自己手下兵馬增加,哪怕是吃空餉的,也希望名義上的人數越多越好。

    尤其是他們手下的士兵全靠朝廷養活,不需要考慮人多了之後軍餉怎麽辦。

    巴寧泰似乎準備坐視梁關山度過這次困境,沒有絲毫為難地放任招募饑民為團練民兵的政令通過。

    身為主角的兩人沒有了交鋒的衝突點,想要在一旁拱火的胡承約等人也就失去了下手的機會。

    就在梁關山忙著安排救災募兵事宜的時候,巴寧泰召集在京將領以及兩府有司,商討給禁軍將士提高待遇的事項。

    除了戶部提出反對意見外,其餘人等全都表示讚成。

    於是,巴寧泰吩咐軍備司擬一份條陳交給梁關山審核。

    軍備司司正石守信才從邊軍調回來不久,對這種提高待遇的事情具有極高的熱情。

    因此,三天之後,軍備司就把一份詳盡的建議遞交到梁關山的案上。

    而這三天,已經足夠將“巴相公準備提高將士們待遇”的消息傳開來。

    無非就是想讓國庫拿錢唄。

    要麽梁關山否決這個計劃失掉軍心,要麽同意計劃,拿錢出來最終導致紙鈔承兌出現問題。

    梁關山收到條陳後,沒有立刻處理,而是下發到戶部,要求戶部、太府、稅務監核算這項支出占比有多大。

    這種情況下,張賢在劉鬆鶴家中做客後,尋到梁關山。

    “你說是劉鬆鶴叫你傳的話?”

    梁關山眯著眼,神情間有些意味深長。

    張賢好像沒有絲毫察覺,十分平常地點頭:“正是,劉光祿特意將下官叫去,說是有話要帶給相公。”

    “說吧,什麽話。”

    “劉光祿說,聽聞多數紙鈔都在幾家大商行手中,不知可否叫他們一齊到洛陽來兌現錢。”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咪\咪\閱讀\app\\】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