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佑朝他點點頭,開口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生民所係,重於泰山,不敢有一時輕忽怠慢。

    “今日有此言,非是棄萬民於不顧,實為尋一世之法。

    “且某非撒手不管,亦有數言,欲為規矩。”

    那學生不知道有沒有理解陳佑話中的意思,總之他安靜坐下,同其他人一道,等著聽陳佑要立的“規矩”。

    “某蒙太祖簡拔,先帝提攜,至今上信重,主持朝政十年有奇,所成微末之功有二。

    “一者乃普教策,從往聖之言,欲有教而無類,今吾行之!”

    這話說出來,陳佑理直氣壯,甚至會生出“不虛此生”的感慨。

    台下“功無過於陳公”的話語此起彼伏,好一會兒才安靜下來。

    “二者乃善農策,輕賦稅、免雜徭、修水利、治良種、廣農械,此某為之!”

    其它像什麽規範醫典藥典、稅製改革、軍隊改製、整頓官製、開疆拓土、獎勵推廣發明發現等等,在陳佑心中都比不上這兩樣。

    “某以為,此二者不可廢也!”

    這是底線。

    巴寧泰朗聲答應著:“中令此乃謀國之言,吾等不可不從!”

    其餘人等盡皆高聲重複。

    陳佑微微頷首,繼續道:“興國以來,朝廷推行政令無算,有些許問題,需諸君商討。”

    接下來就是建議了,基本上都屬於聽了或許會有好處,不聽一定會促使矛盾爆發的那種。

    “其一為紙鈔務。紙鈔雖便於經濟往來,然其易仿造、無價值,故某強令錢鈔署存錢一貫發鈔一千,諸君當思此策可久為否。

    “其二為均貧富。某嚐言,均貧富者,可使富者衣錦繡食膏粱,貧者著棉麻餐粟米,不可使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故自西海試行限田、定酬之令,今欲推而廣之,諸君當思此策可令天下安定否。

    “其三為商賈事。商賈之利甚也,其富而後求貴。然某以為商賈求利而寡仁,若其可言政事,則百姓之利損也,諸君當思何以治商賈。

    “其四為邊疆事……”

    一連七八條,大都是利益所在,不得不爭的內容。

    站在陳佑對立麵的,要麽是利益相左,要麽是理念不同,無論哪一種,都不會聽從他這幾條建議。

    周山講話之後,陳佑退出權力中樞已成共識,陳係重心逐漸移向劉熙古同梁關山二人。

    而作為資曆最老,最有可能接掌首相之位的巴寧泰,則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他將承繼陳中令的政策,協助天子處置政務。

    之後更是召集樞密院議事,商討如何保證北疆戰事不敗。

    這期間,為了安撫莫名其妙“被請辭相位”的薛崇,巴寧泰不得不將一些還沒到手的利益許諾出去。

    畢竟木已成舟,薛崇隻能捏著鼻子同意。

    乙酉,陳係終於達成共識,陳佑前往汴梁,坐鎮開封府。

    丙戌,詔冊尚書令兼中書令陳佑為梁王,進太傅,判東京留守。

    陳佑數次請辭,最終受命草擬冊文,於私邸受冊。

    同日,工部受命於汴梁城營建梁王府。

    丁亥,巴寧泰進中書令,任平章事。

    隨後簽發《奉賢詔》,稱太傅、梁王佑立太平之學,為當世文宗大賢,今聞梁王欲治書講學,天子甚喜,特設奉賢館隨侍之,以參知政事為奉賢館學士,開封府尹知館事。

    乙未,詔令來年春正月癸卯朔改元盛德,令有司鑄年號錢若幹以紀盛事。

    周國這天,終於變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