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焦繼勳與藤原實賴在西海城簽下盟約。

    《西海之盟》的主要內容就兩條:日本國主獻上全部國土,周國的商稅壁壘將原日本國境納入其中,不征收高昂的入境稅;周國天子冊封日本國主成明為日本王,其子為王世子,以原日本國土中除去西海道部分的全部國土為日本國,國內一切事務皆由日本國主處置。

    單純看盟約,同以前沒什麽區別,甚至還付出了原本可以得到的商稅利益,換到的僅僅是一個臉麵——西海道及日本國在法理上屬於周國。

    如果僅僅如此,別說焦繼勳這個參政了,就連陳佑等兩府宰相,都得麵對心血被辜負的將士們的怒火。

    盟約之外,因為日本國是周國下轄的諸侯國,所以必須說漢語習漢字,且國內律令不得與周國律令相抵觸,民籍田冊等事關國計民生的卷宗必須定期報送周國朝廷。

    最重要的一點是,願意定居西海的士兵們,都能分到大批田地,有些是在西海,還有些是在日本國境內。

    參戰士兵得了實惠,朝廷有了麵子,西海改革步入正軌,這一場仗,至少不虧。

    結果傳到洛陽時,已經進入七月了。

    這期間洛陽最大的新聞有兩個。

    第一是五月份開始推行的新稅法在執行中引起種種亂象,各種怨言最後都匯聚到陳佑頭上,不止有一個人“私下裏”抱怨:陳佑做了太久的首相,已經失去以往的謹慎了。

    第二個新聞則更加勁爆與直接,一名刺史直接牽扯進寧強遇刺案!

    坊間傳聞大理寺特使查出線索之後直接越級上報首相,首相命令諜報司內間案人員協助大理寺特使衝進州衙抓人,該刺史被抓時正召集僚屬議事,十多人目睹了這令人震驚的一幕。

    傳聞總歸是傳聞,實際上沒有這麽刺激。

    諜報司進州衙抓人是事實,不過當時是傍晚,刺史剛吃完晚飯就被直接帶走,雙方沒有發生衝突。

    陶際華正在審訊,希望能順藤摸瓜挖出更多的人,但關於此人的處置已經確定。

    大理卿李文淵已經知道兩府準備把他換下去了,走到他這一步,基本沒有平調的說法,要麽進一小步到排名更高權力更大的部門,要麽退一步到排名靠後權力更小的部門,最差是出京任刺史甚至知州。

    因此,李文淵得知參政遇刺案查出一名刺史後,他為了向陳佑表忠心,直接提出應該判處死刑以儆效尤。

    陳佑也傾向於此,隻是其他人不同意。

    主要是誅殺一名高級官員太過駭人聽聞。

    兩府宰相壓製皇權主導朝政,靠的就是宰相主政的情況下,文官武將們少有性命之憂,不會因為某件事惹惱了皇帝而丟了性命甚至連累家小。

    一旦這種規矩打破,不免會有越來越多的官員期待皇帝來給他們主持公道。

    陳佑最終妥協,該人最終將被流放至嶺南。

    當陶際華得知判罰已定時,他差點沒忍住直接砸了桌子。

    幸好想到麵前還有外人,硬生生忍住,急忙安排封鎖消息。

    可惜還是遲了,那刺史已經知道無論如何他的結局都是流放嶺南,便死咬著不鬆口,僵持十天後陶際華終於放棄。

    參政遇刺案到此完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