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關鍵點在於,是什麽,逼著村民們必須選擇當這個不是佃戶的佃戶?

    他出聲問道:“你可還記得,從什麽時候開始,你們不能租農具的?”

    “大概是前年春天就不能租了。”

    “前年。”

    也就是興國三年。

    寧強對這個時間點印象很深刻。

    興國三年春天開始,他在治安寺主持開展名為“嚴厲打擊劣紳惡霸”的行動。

    快到年底的時候,宋州發現涉及農具租賃的大案,治安寺在有司的配合下重點關照各州相關事宜,發現了一大批類似案件,當時提舉諸州農事的宋杞言匆忙之下叫停農具租賃的政策。

    也就是說,東河村提前大半年就沒法租賃農具了。

    那麽,這個“向官人家”……

    他扭頭看向身後關鵬遠:“向家在何處為官?”

    關鵬遠在剛一抵達潭州,就開始調查潭州有名有姓的官員豪強了,此時聽到問話,稍一回憶立刻答道:“湘潭向氏為官者二人,一是戶部度支員外郎向博愷,一是道州司兵參軍事向博朗。”

    “興國二年末,向博愷任何職?”

    關鵬遠稍稍沉默,趕忙道:“我回去就叫人查清楚。”

    “嗯。”

    寧強輕哼一聲,抬頭看了看太陽,對村長道:“看天色也不早了,先回村吃飯,咱們邊吃邊聊,免得耽誤你們勞作。”

    村長臉上浮現出難以置信的神情,隨即仿佛釋然一般點頭:“聽官人的。”

    一行人轉身朝村子走去,寧強和村長走在最前頭,一邊走一邊聊。

    而渾身脫力的蒯新彥和主簿則是被禁軍提溜著跟在後頭。

    “若是正常勞作,一個成年丁口一天能幹多少畝?”

    “要是這家夥什隨便用,一兩畝沒問題。”

    侍弄農田是有時效性的,不可能說這個月要播種,我提前一個月去鬆土——下幾場雨來幾次大太陽就白幹了。

    一般三五天差不多是一個周期。

    也就是說,一個成年丁口,沒有牲畜的情況下,侍弄五畝地已經算多的了。

    就稻而言,正常年景一畝平均產米二石。一丁一季能收獲十石。

    成年男子算上勞作,一天消耗糧食一升多,十石夠吃六七百天。

    但人不能光吃米,再考慮到女子小孩和老人,以及各種稅賦和意外支出,一戶人家,辛苦一年省吃儉用,收支平衡已是不易,略有盈餘更屬難得。

    按照村長的話,這還是金屬農具隨便用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金屬農具,或者官府稍微嚴苛一點、年景稍微差了一點,入不敷出才是常態!

    寧強越同村長聊天,越覺得取消徭役是正確的,分級稅製減輕農民負擔是正確的,租賃鐵農具是正確的!

    隻有這樣,才能減輕農民負擔,才有開展陳平章所說的那個“義務教育”。

    否則,飯都吃不飽,哪家會放半個勞動力去學習?

    尤其是這種學習很難有直觀的收益。

    他寧行仁,一定要行此大仁之事!

    寧強腦子裏轉著種種念頭,腳步不由加快。

    就在此時,弓弦振動之聲響起,箭矢破空之音傳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