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毛筆,起身從身後書架上抽出一份奏章,翻開確認後擺到桌上示意陳省華拿走“送去稅務監。”

    陳省華再次離開。

    重新坐下的陳佑看向何德彥。

    沉默一陣,緩緩道“我是不在意這些事的。隻是很多時候身不由己。”1

    何德彥靜靜聽著。

    “你把這份條陳帶去給官家。”

    陳佑指點著他剛剛寫完的幾張紙。

    “直言我欲罷免王鬆嶺。”

    他都這麽說了,何德彥無法再勸,隻得答應下來。

    雖然陳佑的條陳隻是簡單疊起來,但何德彥沒有看。

    快步來到同明殿,通傳進門,殿內已經有一人正在說話。

    是左補闕馬如風。

    “朝廷選士,是為觀其才技而用之,庶使田野無遺逸,而朝廷多君子爾。如今科舉,諸多雜科,不考經義,不觀文才,隻求術數律令等雜學,朝堂百官,盡皆碌碌然逐利也”

    何德彥一進門,就聽到馬如風在批評現在的科舉製度。

    還是興國以來的變化。

    興國初,平章事陳佑提出“行政官員”和“技術官員”的概念。

    原本大家以為隻是把清濁官換了一個名詞,誰知道他是生造了兩個概念。

    按照陳佑的說法,禮樂、律令、醫藥、將作等這些具體而微的事項,都應該由專業的技術官員負責具體執行,這些部門內部行政官員的任務就是協調資源保證技術官員能夠順利實踐。

    當然說歸說,要完美實現這樣的製度十分困難。

    但隻要大家接受這個概念,認為這樣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就好辦了。

    於是科舉再次改革,除了進士科外,就隻剩下經籍、算、法、醫、工、理等六科。

    經籍、算、法也就罷了,以前就有。

    醫也勉強,比較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懸壺濟世總歸也是當世大賢。

    新設立的工、理兩科,直接叫一幹官員怒斥陳佑純粹是為了給自己學生開後門。

    吵了兩個多月,各項細則確定。

    確認隻有進士科才有狀元這個稱號,其餘諸科隻能叫頭名。

    同時規定進士科狀元直接授七品實職。之後包括進士科在內諸科分為一甲及第、二甲及第、三甲出身、同出身四等。

    二甲以上的進士授官在中樞觀政,諸科直接按照科目分到各處官衙;三甲進士分配各縣為主貳官,諸科依然按照科目分配給州縣諸衙門;同出身的進士和諸科,全都要參加禮部考核才能授官,諸科還要加一個擬分配部門的考核。

    總得來說,諸科比進士名頭上依然差一頭,而且前路狹窄。

    如此才叫咋呼的官員學子們平靜下來。

    畢竟除了科目改了,和以前的差別並不大,甚至狀元授官還比以前高,咱們的陳平章想在諸科上照顧他的學生就照顧吧

    何德彥不明白,馬如風這時候突然又提起科舉是要幹什麽。

    行禮將陳佑的條陳遞上去,然後恭謹坐下。

    隻不過趙德昭現在精力都在科舉上麵,沒有立刻翻看條陳,而是問何德彥“何卿前些日子考察學政,對科舉可有看法”

    何德彥本不欲摻和馬如風的事情,但既然天子問了,不妨礙他給馬如風添點困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