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十開始,街麵上已經在準備元宵燈會了。

    燈會從十四持續到十六,總共三。曆史上在乾德五年,也就是八年後,開封府的元宵燈會延長到正月十八,到太平興國六年,汴京上元五夜燈成為定例。

    自從發現街麵上的布置,家中幾個孩子都在燈會的事情,尤其是那一對三四歲的兒女,更是看到陳佑就鬧著要去看燈會。

    陳佑還能怎麽辦呢,隻得要求兩個年長的教弟弟妹妹認字,教的學的都完成任務,就帶他們去看燈會。

    陳家這幾個孩子,長子衡已經在周山書院就讀四年級,次子孚在讀二年級,長女清韻和三子元還要過幾年才能入學。

    讓陳衡和陳孚來教導弟弟妹妹,完全可行,再了,旁邊還有母親李疏綺看著。隻要李疏綺不把兩個大的帶出去拚娃,兩個的就不需要擔心。

    正月十四,官家接連發製,當朝五相公全都授予開府儀同三司的散官,同時昭告下,使得宰相、使相之分從以前的俗例變成定規。

    三司,其實就是三師三公。

    周國僅有的六個正一品的位置,分別是三師三公、尚書令、王。

    正常履職的真宰相一般很少能獲得這六個位置,為了使宰相們有立於百官先的榮譽和權威,於是就給宰相加“開府儀同三司”。

    簡單來,就是所有的儀製全都和三司等同。這樣,宰相見了三司、尚書令、王,就無須避讓行禮,朝堂排班也可排在最前列,各類文書中提及也能寫在最前麵。

    所謂宰相威嚴,大抵如此。

    於此同時,遠在鄜州的巴寧泰和宋敏貞、陳佑二人一塊加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職事。

    不過相比於宋、陳二人,他沒加“開府儀同三司”,而是加了“輔國大將軍”的武散官。

    也就是,巴寧泰不過是使相,即便他是樞密使,而且宋敏貞和陳佑這兩個副使都位於真宰相之列,也改變不了他是使相的現狀。

    聊做安慰的是,使相也屬於宰相,同他之前的處境沒什麽區別。無非就是之前沒人強調他是宰相,現在一邊強調他是宰相,一邊強調他不能做宰相該做的事情。

    十四十五,連續兩個晚上陳佑都帶著妻兒一塊出去看燈。

    十六晚上,他前往寶應侯府。

    之前盧孟達遣容來請柬,邀請他赴宴。

    陳佑同盧孟達沒有交情,突然要往來,十成十是為官家或者太後問事情。

    酉初,陳佑攜李疏綺抵達盧府,剛進門還沒走幾步,盧孟達夫妻二人就迎了出來。

    陳、盧兩男子自去正廳,李疏綺跟著盧孟達妻子去後院。

    進了正廳,裏麵還有幾個人,全都是陪客。

    見陳佑進門,全都起身行禮。

    陳佑隻認識一個黃全德。

    黃全德以前是殿中侍禦史,當初第一個上書請立太子。後來調任左補闕,現在是河南府的司錄參軍事。

    待陳佑坐下,盧孟達開始一個個介紹在場諸人。

    全都是六七品的官員,這種品級的職事在京中不好找,但幾乎每一個都是關鍵位置。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