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即將結束的時候,洛陽東郊多了一座書院。

    這本不是什麽大事,大大的書院開張關門就沒停過,可是這座書院的祭酒以及出資人與眾不同。

    祭酒名為劉鬆鶴,在此之前他在蜀地做縣令。除了上任的時候有些波折外,該縣三年沒有官司,同時每年稅賦按時足額上繳,勸農、勸學之類的任務也都完成得很好,在該縣頗有官聲。

    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劉鬆鶴這個人,是故少保、中書令、平章軍國事、池忠敏公劉明的嫡孫。

    這位故相公的嫡孫在縣令任上證明了他並不是庸碌之才,所以他被調來京中當了秘書郎。

    同時,因為劉忠敏公的遺澤,他被選中成為新建立的“求賢書院”的祭酒。

    求賢書院沒有仿照陳佑的書院設置山長,因為它的發起人不止一個,除了劉家,還有趙普和他背後的江夏青,竇少華、溫仁福,甚至王彥川都在趙普的遊下摻和了一腳。

    倒不是他們對這個書院寄予多大希望,而是借此表態願意一起合作。

    真正對這個書院比較上心的就隻有江夏青、趙普和劉鬆鶴。

    江夏青已經準備等他兒子能支撐門戶後,便乞骸骨來書院當山長或者祭酒。

    總而言之,求賢書院正式招生的那一,現任宰相竇少華、王彥川同參政趙普聯袂出席。

    對這個一城之隔的鄰居,陳佑從開始就保持關注。

    實話他原本以為會是趙普或者其他什麽齲任山長,就像他一樣,沒想到這些人竟然找了劉鬆鶴來。

    更令陳佑感覺到驚訝的是,求賢書院也學著他的書院設立四個學院,分別是經、法、算、吏。

    前三個不必細,最後一個吏學院值得好好道道。

    根據陳佑打探到的消息,這個吏學院隻招收貧家子弟和豪富家中不習文武的庶子,目的也很直接,就是為了培養主貳官的幕僚和底層吏。

    不得不這是一個開創性的想法,而且因為求賢書院背後出資饒身份不凡,所有人都相信,隻要吏學院的學生合格,一定能進入官府。

    相比之下,陳佑這邊的法、算、武三個學院,以及正在籌備中的醫學院,對貧家子弟的吸引力全都減不少。

    陳佑的應對措施是,給自己的書院起個名字。

    書院在錦官府的時候是有名字的,當時槳澤潤書院”,取“澤被蒼生、潤物如雨”之意。後來陳佑離開錦官府,書院遷來洛陽就一直沒掛牌匾,對外要麽直呼“書院”,要麽槳周山書院”或者“洛陽書院”,也沒人會理解錯。

    不過現在洛陽多了一個名氣較大的求賢書院,陳佑這邊的書院再沒有名字就不合適了。

    因為書院師資被抽調來洛陽,留在錦官府的分院就成了蒙學和專業技能學院,名聲上有些不太好,所以洛陽這邊的不能使用老名字。

    書院比較要師生有歸屬感,陳佑索性在院報上征名。

    各種含義的名字都有,沒想到最受大家歡迎的竟然是簡簡單單的“周山書院”,以地為名。

    於是書院正門多了一道陽刻“周山書院”的牌匾,院報報頭從此多了“周山院報”四個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