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他靠向某個顧命,不然的話也就是外放一州刺史了。”

    所有人都在等著看哪一位顧命大臣會率先離開中樞,如果張歡真的投靠其中一個,或許會成為突破口。

    七月癸巳,肅政司內司憲劉熙古守吏部侍郎。其後,龐中和任三司判官。

    陳佑原本不想動劉熙古的,他本想推吏部司封郎中盧億成為侍郎,而且有盧價全力支持,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很可惜盧價畢竟無法參與兩府議事,再加上有人提出兄弟二人同擔要職殊為不妥,陳佑不得不臨時換上劉熙古,把肅政司的位置擺出來作為籌碼。

    不過沒幾,得知此事原委的盧價親自上門同陳佑商討一番後,上疏乞骸骨。數次挽留固辭後,盧價以光祿大夫、禮部尚書致仕。緊接著盧億由司封郎中轉為吏部郎鄭

    可以是盧價以自己致仕換來親弟仕途上的進步。

    而盧億的這一步,鞏固了劉熙古在吏部的地位。借著盧億的幫助,範昌佑等人終於得以調入樞密院。

    侍郎和郎中同自己不是一條心,身為吏部尚書的趙普總感覺心裏憋得慌。可惜他隻能忍著,前段時間他針對陳佑,王樸沒有插手,現在他被陳佑擠兌,自然也無法動王樸。

    七月流火,氣一一轉涼。

    丁未,起居舍人李昉奏請明年開春闈,早令各府軍州發秋解。

    兩府商議之後,請官家下詔。一年多沒什麽事情的各地學政得知詔令之後便忙碌起來,他們負有監督各地秋解的使命。

    隨著秋解開始,來年主持科舉的人選也成為爭論的焦點。

    現在主考官和考生之間的關係還沒那麽親近,可主考官能夠篩選出與自己政治傾向相近的考生,這是培養補充新鮮血液最簡便的途徑。

    一次又一次的爭論解決不了問題,誰都想讓自己人做這個考官。

    最後無奈之下,陳佑總算是爭取到讓吏部侍郎劉熙古做主考官,同時將有兩名副考官和數名閱卷官。這樣一來,總算幾位相公瓜分。

    陳佑這邊為了讓資曆較淺的劉熙古做考官,付出的代價是書院強項的法、算等科及第人數直接砍半,省下的名額全都加到進士科上麵去。

    原本溫仁福甚至還提議把進士科中增加的算術、律法題目也都砍掉,隻留下策論、詩詞和判詞。

    不過王樸考慮到現在的法司改製,再有陳佑一旁遊,總算這兩項都保留下來,隻是算術評分占比下降,而律法評分占比上升。

    英華殿中,陳佑看完新一階段的計劃,畫了個圈算是通過。

    將計劃放到一邊,他抬頭看向坐在麵前的中年書生:“順宜,大理寺那邊缺人手,你過去幫忙如何?”

    沈義倫有些愣神,他不明白自己編書編得好好的,怎麽突然就要去大理寺了。

    不過這畢竟是好事,他很快就反應過來,微微低頭恭順道:“義倫但憑學士安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