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導致,在遼國部族因為損失嚴重逐漸放下爭執暫時聯手後,深入的周軍很可能退不回來。

    周國連續三支隊伍隻餘殘兵逃回,臨時調動的遼國兵馬也是有了幾個固定的大型聚集地,這時候趙元昌終於下令決戰。

    因著嶽丈就在前線負責轉運事宜,各種消息能較為輕易地傳到陳佑耳鄭

    仔細研究帶兵遊擊遼國的將領名單,陳佑覺得趙元昌想要贏得一場勝利應該是真的,但更多的怕還是想借著這次戰爭來除掉某些人。

    將軍難免陣上亡,隻要獲得勝利,就沒人能什麽。

    這也能解釋趙元昌種種決策的原因:保證當前奪回的地盤大部分不會丟失的情況下,通過故意的決策失誤製造將領陣亡的機會。

    戰場是趙元昌的預期目標一個個實現,洛陽城中,疲憊不堪的富令荀終於做出決定。

    既然不想靠兵變繼位,那就先不考慮軍漢們會怎麽想。目前禁軍隻是皇位穩定的保證,而不是決定項,等到趙元盛登基,自然有辦法獲得禁軍的擁護。

    所以先爭取一幹宰執及其門生。

    你不是舒侯要尊文貶武嗎?對,舒侯的確要改變唐末以來文人權勢降低的現實,要提高文饒話語權!

    你不是舒侯有野心有想法卻沒能力嗎?沒錯,舒侯的確是這樣的人,可這樣的舒侯正好可以讓你們這些心懷下的卿相們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華!舒侯現在有多信任富令荀,日後就會有多信任你們。

    這樣一個舒侯去做皇帝,難道不是“民”心所向麽?

    如此法的確讓一些人心動,不過這也僅僅是和太子優勢相抵罷了。而且年幼的太子不得不依靠大臣,成年的舒侯卻沒準會在登基後改變主意。

    在這種情況下,早已致誓朱慶堯離開老家入京。

    年近七十的朱慶堯身為前任宰相、舒侯嶽家,入京之後硬是打起精神宴請金紫重臣或其子侄輩,席間態度和善、言語溫和,著實叫人感覺頗受重視。

    當然陳佑這種“官家死忠”是得不到邀請的。

    十月下旬,北麵傳來消息,周軍擊潰契丹三萬兵馬,俘虜數萬青壯及馬匹,其餘收獲無算。

    頓時朝野沸騰,大家都忘了之前接連陷落的將領,也沒去探究為了勝利付出了怎樣的代價。總之官家的威望一升再升,估摸著在趙元昌活著的時候,應該沒人敢起兵造反。

    懷州武陟,趙元昌車駕停在此處。

    五個月,要跳出來的也該跳出來了,禁軍這邊隻等著這次論功行賞就可以清理完畢,現在要收網對付文官了。

    隻是可惜,朱慶堯一大把年紀,還要來洛陽受這一遭罪。

    趙元昌一麵翻看武德司和內間房整理的近半個月京中眾人情況,一邊考慮要先從何處下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