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韓陶朱的話,陳佑第一反應是:黃全德什麽時候入了官家的眼?

    隨後立刻站起來吩咐道:“備車去李相公府上。”然後轉頭看向徐、李二人:“這兩二位先生多操勞些。”

    言罷在二人相送聲中離開。

    陳佑在李府一直等到李明卿散衙回家,翁婿二人商議的結果是暫且不理。

    至於黃全德,後來得知他上書之前曾經被官家召見,很顯然這番上書是得了官家的授意。

    這個消息並沒有被刻意隱瞞,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包括李明卿一係在內的朝堂官員陸續上書請求立儲。一開始還沒有點明究竟要立誰,直到太常少卿馮吉請立魏王德昭為太子而沒有被斥責,漸漸朝堂上立魏王為皇儲的呼聲越來越高。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陳佑有一個前魏王師的身份,書院諸人又穩定下來,原先想要和書院拉開距離的人不顧尷尬又湊上來腆著笑臉解釋。

    書院畢竟是書院,那些之前一聲不響就不來上課的學生,雖然被記錄下來,但學期沒有結束就允許他們繼續上課。反而是教員們在對待找他們拉關係的士子時,大多冷著臉不願搭理。

    十月十六日,望日朝會,宰臣王樸等人上表請立魏王德昭為皇太子。官家嘉獎諸臣,稱欲待魏王成年、德行增長,再聽從公論,現在不答應立魏王為太子的請求——欲其更俟長年,彌高令德,乃俯從於公論,庶允葉於通規。谘示群倫,體茲深意,所請宜不允。

    十月十九日,宰臣、京周刺史知州等再次上表請立魏王為太子,官家表示雖然我家嫡長子有種種優點,但是之前已經過了,要等他成年之後、德行更高才能討論立儲的事情,你們的請求不能答應——欲年齡之漸長、俾德業之彌隆,方議升儲,斯為得禮。亦如前詔,當體素懷,所請宜不允。

    十月二十一日,宰臣、各處主貳官等三次上表請立魏王為太子,官家答曰:俯從群誌,所請宜依。

    次日,詔令有司卜吉備禮冊立魏王德昭為皇太子。

    詔書頒發,書院諸生大為振奮,他們的山長距離帝師更進一步。

    然而不等行冊命之禮,陳佑的任命就下來了——英華殿學士。

    所謂的英華殿,就是在洛陽宮內尋個普通的殿閣改了名字,也不知道此處之前是用作什麽用途。

    這個英華殿學士的職責就是編書,這部書還沒有正式名稱,暫定名是《國朝英華錄》,這也是殿名的由來。

    學士底下還有修撰、校書、正字等流內官,其中修撰員額不定,多是博學之士。扣除無法參政議政,這個新生的英華殿差不多就是一個簡版的翰林院。

    詔令編修英華錄的詔書中了,這部書要收集下文華,求精求全,以數年甚至十數年之功編成一部囊括宇內八荒的浩瀚巨著。

    因陳佑隻有一個英華殿學士的名頭,這差不多是數年之內他都得耗在這部書上。

    任命下達,書院諸生大為頹唐,不少有心借助陳佑之勢起家的學生教員心生離意。不少閏月之時還堅定的學生現在也動搖了。

    那時候雖院生無法直接入仕,但陳佑還在,隻要在一兩年內起複就可提攜這些仍堅定追隨的書院諸人。但現在,陳佑要磋磨數年十數年,人生能有幾個十年,這些人不敢等。

    同樣是心生離意,後麵這些人就好很多,一直等到書院登記來年入學名單時,才或是直言、或是尋了借口,表示不繼續留在書院讀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