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晶不情願地答應了。父母走後,小晶看了一會兒課外書,又和同學打電話聊了一會兒。當她感覺到肚子開始唱“空城計”時,牆上的掛鍾已指向12點半了。小晶走進廚房,打開冰箱,發現除了兩個雞蛋、一個西紅柿和一盒剩米飯外,再也找不出‘點兒別的食物了。不過,她還是挺高興的,因為媽媽平時做的雞蛋西紅柿炒飯和雞蛋西紅柿湯她都喜歡吃。然而,這高興隻是一瞬間,很快地她又沮喪起來。雞蛋西紅柿炒飯怎麽做呢?是先炒雞蛋還是先放西紅柿?把剩飯倒進鍋裏,該放多少油、鹽,小晶心裏一點兒底都沒有。在廚房猶豫了很久後,小晶還是不知道怎麽動手,她隻好悻悻地回到客廳,躺在沙發上,等父母回家給自己做。

    下午3點鍾,當曉華夫婦回家得知小晶還餓著肚子時,他倆又氣又心痛。“咱們得教她自己動手做一些簡單的飯菜,不然,她餓肚子的日子還多著呢!”

    “媽媽,我可不想學做飯,太難了!”小晶見媽媽在廚房喊自己,極不情願地進去對媽媽說。

    “傻孩子,學一點簡單的烹飪技巧,不但能解決自己的‘肚子’問題,你也能從中得到許多的樂趣呀!比如,這個西紅柿,你可以把它切成半圓形,也可把它切成扇形、三角形等。你想想,一個普通的西紅柿,能在你的刀下變成各種形狀,是不是非常有意思?”

    小晶覺得媽媽的話很有道理,便開始認真地看著媽媽做雞蛋西紅柿湯。媽媽邊做示範邊講解,有時還讓小晶自己動手。小晶漸漸興奮起來,後來她幹脆自己掌勺,讓媽媽在一旁指點,做了一個雞蛋西紅柿湯、一個炒油菜。盡管湯和菜有點鹹,但小晶的爸爸和媽媽還是吃得津津有味。

    後來,曉華夫婦還教了女兒一些配菜的知識,什麽樣的菜放多少油和鹽合適,煮米飯時鍋內應加多少米和水,熬粥一般需要多長時間等基本技巧。一段時間後,曉華夫婦欣喜地發現,當他們下班晚回家時,小晶在家已動手準備晚飯,還能炒出幾個可口的小菜呢。

    事實上,曉華夫婦在教會孩子簡單的烹飪技巧的同時,也教會了孩子樹立起信心。小晶原先對廚房是懷有恐懼感的,認為做飯“太難了”,擔心自己學不會,其實這就是不自信的反應。當父母教會她做簡單的飯菜時,她已適應了廚房這個環境,並且有信心為自己和家人準備—餐簡單的飯菜。

    由此可見,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不是說教和講大道理,而是應該落實於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教孩子如何擇菜、洗菜和配菜。

    簡單的炒菜該添加多少油、鹽。

    簡單的燉菜應該放多少水,燉多長時間。

    怎樣淘洗米、蒸饅頭,煮水餃或麵條。

    知道如何操作攪拌器、榨果汁機等小家電。

    知道如何開烤箱(設定溫度和時間),並且避免烘烤的食物被燒焦。

    ’知道如何選擇新鮮質優的水果、蔬菜和肉類。

    知道如何洗碗碟、鋪設餐桌、削水果皮。

    學會打雞蛋,煮蒸雞蛋,製作冷凍蔬菜。

    告訴孩子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當孩子一天天地長大,他生活的圈子會越來越大,接觸的人越來越多,相應的,他遭遇突發事件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比如火災、雪崩、泥石流、海嘯等。這些災難發生時,大多出乎人們的意料。而人們又沒有時間去作周詳的考慮,有時甚至手足無措作出與自己希望相反的決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