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多種,有時是自己受到傷害後的反應,比如被比自己大的同學欺侮,玩具被別人偷走等。

    這時,父母就應該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態看待與他人之間的摩擦,讓孩子在不生氣的同時學會寬容他人的過失。

    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非常容易生氣,一點小事不如意,就發火。他父親也為這件事十分困擾。

    於是,他的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生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前院的木頭圍籬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了三十五根釘子;第二天,他釘下了三十根釘子;第三天……第四天……慢慢地每天釘下釘子的數量減少了,他也發現控製自己不生氣,要比將那些釘子敲進厚厚的木板中來得容易些。

    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因失去耐性而亂生氣了。

    男孩把這件事告訴父親。父親告訴他說,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製自己不亂生氣的時候,就去拔出圍籬上的一根釘子。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圍籬上的釘子愈來愈少。最後,男孩告訴父親,說他終於把圍籬木板上的釘子都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前院說:“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圍籬木板上的那些洞……這圍籬將永遠不能恢複成從前的樣子。你生氣的時候所說的話,將像你釘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就如同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

    上述故事中父親所使用的方法,值得父母們借鑒,因為他對孩子沒有打罵,沒有羞辱,而是用“遊戲”的方式,有“目的”地告訴孩子一些道理,而這個道理比訓誡更有效,這位父親很精彩地做到了,他讓孩子上了人生最珍貴的一課。

    培養孩子具有樂觀的性格和幽默感。當父母在孩子麵前經常把不滿用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時,就會於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鼓勵孩子把不高興的事告訴父母或其他人,以緩解心中的不快。

    鼓勵孩子自我隔離來達到冷靜。

    教孩子不要輕易流露自己的情緒,激動的時候可以在心中默數“一、二、三……”,這樣就會漸漸冷靜下來。

    讓孩子去幹他自己喜歡幹的事。

    用寫信、寫日記的方式宣泄心中的不滿和苦悶。

    學會接受別人的勸導。

    學會在“脾氣”中“逆性情思維”,即朝引起發脾氣導火線的相反方向去思考,這樣就能客觀、寬容地看待人和事,從而避免發無名之火。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