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帶同學回家。

    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加入孩子和他“新朋友”的隊伍。

    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

    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如和別人講話時眼睛要看著對方,不要到處張望,手指不要敲打桌椅等。

    教孩子冷靜下來的正確方式

    世界上從來不發脾氣的人恐怕是沒有的,特別是未成年人。稍有不如意他們就會對父母大吵大鬧,甚至在學校和同學們吵架,以至於父母拿他們沒辦法,而同學們則會逐漸疏遠他,不願和他交往。

    一般情況下,發脾氣是人對客觀事物不滿而產生的一種情緒反應,是由外在的各種刺激所引起的。發脾氣並不都屬於不良情緒,有特定環境中善意的,有無理取鬧的,有耍小性子的。但不管是哪一種,都會傷害自己又傷害別人。因此,父母應該正確疏導孩子的情緒,教他學會冷靜、克製,拓寬心理容量,與此同時,還應該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以便加以引導。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曾經對朋友講過他小時候經曆過的一個故事:

    在艾森豪威爾10歲時,他父母讓他的兩個哥哥在聖誕節前去旅遊,卻堅決不同意他去。

    艾森豪威爾感到十分憤怒和傷心,他衝到屋外,捏緊拳頭在樹上猛擊。他一麵哭一麵打,雙拳血肉模糊都沒感覺到。

    最後,艾森豪威爾被父親拖回家中,但是,父親並沒有嗬斥他。這時,母親進來給他塗上止痛藥,並紮上繃帶,但是,母親也沒有安慰他。

    又恨又怒的艾森豪威爾倒在床上大哭了一個小時。

    直到他平靜後,母親才進來對他說:“能控製自己情緒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偉大。發怒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你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母親的告誡使艾森豪威爾受益終身。在76歲時,艾森豪威爾寫道:“我一直回想起那一次談話,把它看作是我一生中最珍貴的時刻之一。”

    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或發生突然事件時,孩子往往會表現出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他們或大喜大悲,或無休止地吵鬧。但生活中那些善於管理自己情緒的孩子就知道情緒是怎麽回事,應該怎樣去正確釋放自己的情緒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