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結交可信賴的朋友

    美國加州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勞倫斯·哈特教授在對一些孩子進行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中,仔細觀察了這些孩子們是怎樣生活的,哪些孩子喜歡與人交往,哪些孩子喜歡獨處,並對這些孩子的學習進行了跟蹤調查。最後的研究結果表明:那些善於與人交往的孩子智商較高,往往比較聰明、活潑,而且學習成績一般都比較好。哈特教授通過分析認為:從小善於與人交往的孩子,不僅容易與人相處得融洽,而且可以從其他人那裏學到許多有益的東西。

    不過,由於年齡小和社會閱曆淺的原因,孩子們還不會自己懂得如何去交那些可信賴的、有益的朋友,這就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重視。如果父母疏忽了這一點,孩子交的朋友則可能良莠不齊,而那些品質不良的朋友就有可能影響孩子。因此,幫助孩子結交可信賴的朋友,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

    趙偉臣醫生的兒子剛上中學。趙偉臣醫生知道在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結交有益的朋友對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他給了兒子充分的自由邀請朋友到家裏來玩。

    一次,趙偉臣醫生發現兒子帶回的朋友中有一個叫莫心剛的男孩很特別。他到趙偉臣醫生家後,不像其他孩子那樣,隨便打開趙偉臣醫生書房的電腦,在上麵玩遊戲;

    也沒有把吃完的水果皮堆在茶幾上,而是放進了門後的垃圾桶中;臨走時,在一大群孩子中,也隻有莫心剛把餐廳的椅子挪到了桌子底下。

    事後,趙偉臣醫生告訴兒子:“莫心剛是個很棒的小夥子,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名成功人士,你要多和這樣的人交往,他良好的品性會影響你一生的。”

    “可是,爸爸,莫心剛在學校可不受人歡迎。”兒子抗議道,“因為他們家住在廉租房裏,他父親是個酒鬼……"“兒子,他父親的現在並不代表莫心剛的將來,而且你是和莫心剛交朋友,不是他父親,相信我的眼光吧!莫心剛是個好孩子,也一定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好朋友。當然,這隻是我的建議,我尊重你的選擇。”

    毫無疑問,趙偉臣醫生的做法是值得我們許多父母學習的。然而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不懂得如何去幫助孩子結交朋友,而是放任他們自己去選擇,以至於孩子和一些有不良行為的人在一起時還不知道。

    不過,在此需要提醒父母們的是,千萬不要期待你的孩子會喜歡每個你喜歡的人。通常,父母都會為兒女選定“理想朋友”,並強迫孩子與之交往,很少有父母像趙偉臣醫生那樣明智,在給孩子提出建議時又不忘尊重孩子的選擇。

    或許,你的孩子和其他同齡孩子相處還有困難,他可能習慣和“大姐姐”、“大哥哥”相處,因為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在關鍵時刻能謙讓他們,照顧他們。所以,當他們碰到年齡比自己小的朋友時,可能會覺得不好相處,或者是不知道該如何去與他們交往,這時身為父母的你,就應該幫助孩子選擇朋友,或者是教孩子一些選擇朋友的正確的方法。這樣孩子就能在你的幫助下結交一些品質優秀、積極上進的朋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