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笨!簡直丟盡了我們的臉!”

    “沒出息的東西,我就知道你不是讀書的這塊料!”

    “瞧瞧人家尚傑,每次考試都得雙百,你和他相比,差別太大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白吃了十幾年的飯,一點兒也沒長進!”

    “等著吧,你這次再不考好,我跟你算總賬!”

    當這樣的話語像子彈一樣從父母的口中射出,一顆顆擊中孩子的心時,給孩子造成的心靈傷害遠遠大於他們對孩子的體罰。這些像刀子一樣的語言,常常把孩子心裏脆弱的自尊、自信毀滅得一幹二淨。但父母在感覺到出了一口“惡氣”,在“解了恨”的同時,卻沒想到自己的“語言暴力”,已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深深的傷害。

    一位家政學者這樣說過:“在個體人格發展方麵,教師的影響僅次於父母。一個孩子如果擁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愛,又得到一個身心健康的教師,那應該是無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從父母那邊得到足夠的關懷與愛護,又受到情緒不穩定教師的無端困擾,必將造成許多身心發展的問題。”

    事實上的確如此,“語言暴力”雖然對孩子們的身體沒有明顯的影響,但父母脫口而出的尖酸刻薄、甚至殘忍的話語,都會在孩子的心靈裏刻下道道傷痕。

    一位花季少女服藥自盡,她在遺書中這樣寫道:“媽媽,你總是說我沒有出息,丟盡了你的臉。我死後,再也沒有人惹你生氣了……”

    一位16歲的中學生離家出走後,至今未歸,他出走時留給父母的信中說:“爸爸,媽媽,我走了。我實在受不了你們的嘮叨,我也想考試得滿分,我也想為你們爭一口氣,可是我努力了,卻怎麽也拿不到第一。爸爸,你對我失望,我早就知道,可你這次在家長會上卻對老師說:‘我覺得白養了他一場,我為有這樣的兒子覺得丟人……’爸爸,我走了,永遠也不會回來了……”

    雖然上麵這些例子隻是最為極端的後果,但那些每天承受著父母責罵、諷刺,在“灰色家庭”中痛苦掙紮和生活的孩子還有很多很多。

    事實上,“語言暴力”是“殺人不見血的刀”,它對孩子的傷害比體罰更具有摧殘性。首先,孩子的自尊、自信在父母的苛責中被嚴重傷害,時間長了,他們就逐漸喪失了對自尊的需求和認同,並慢慢走上拋棄自尊、自信的沉淪之路;其次,“語言暴力”造成的精神負擔有可能在一些孩子身上永遠無法消除,時間長了,便會對心理和身體造成巨大的摧殘,從而導致精神病和心理障礙,甚至是自殺;最後,由於孩子懾於父母的“權威”,他們受到苛責後如找不到地方發泄,就會將所有的不良情緒積累起來,一旦在受到外界更為強烈的刺激時,這些精神上的巨大壓力就會使孩子的精神崩潰,他們要麽選擇自我滅亡,要麽去報複父母甚至是社會。無論是哪一種,這種行為所造成的後果都是極為嚴重和可怕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