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在抗擊特大震災的艱苦日子裏,正是堅持了以人為本的宗旨理念,東汽人才能在搶險救災最危險最艱苦的日子裏,能夠從廢墟裏搶救出數百名幸存者,緊急運送和救治了千餘名傷員,迅速向德陽、綿竹等周邊安全地點轉移了8000多名群眾,穩妥有序地組織了5000餘戶漢旺基地員工家庭的災難性撤離遷徙。及時建造了3000餘套活動板房並使東汽上萬名父老鄉親得到妥善安置,確保受災職工及家屬能夠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從而在餘震肆虐,山洪、瘟疫、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的威脅頻生,各種救援條件極其缺乏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麵對特大震災的洗劫破壞,東汽災後恢複重建也是百廢待舉,工作千頭萬緒,對此更要重視依靠群策群力攻堅克難。企業黨政組織在搶救生命中履行神聖職責,在組織救援中體現人間真情;在安置群眾中傾注無限關愛,在重建家園中造福子孫後代。在這過程中,東汽始終把職工群眾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著重做好受傷職工、遇難者家庭以及受災群眾的安撫工作,幫助他們盡快撫平震災造成的心靈創傷。同時加強“愛心家園”等過渡性安置區的人性化管理,全麵完成了50億元投資的東汽新基地、7000餘套“東汽馨苑”等企業生產設施與職工永久性住房的配套建設,為職工的工作學習和安居樂業創造了更好的條件。所有這些均彰顯了關愛生命的人性光輝與踐行服務群眾的根本宗旨,並依靠企業員工自力更生、辛勤勞動和聰明才智,以快馬加鞭、隻爭朝夕的勁頭實現災後新東汽的崛起和騰飛。

    (三)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在追求又好又快發展中體現“全麵協調可持續”。

    科學發展觀所追求的發展,不是片麵的、不計代價的、竭澤而漁式的發展,而是“全麵協調可持續”的又好又快發展,其基本要求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全麵”是指發展要體現全麵性、整體性,強調的是發展的空間、範圍、廣度與深度,不僅經濟發展而且各個方麵都要發展;“協調”是指發展要實現協調均衡,各個方麵、各個環節的發展要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可持續”是指發展要有持久性、連續性和再生性特點,不僅當前要發展,而且要保證長遠發展。“全麵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聯係的整體,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人類發展的新的發展理念。這是從全局高度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體現,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揭示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各個方麵的切入點。宏觀上講,就是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全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麵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促進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包括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和生活,實現經濟社會的永續發展,這也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確立的任務目標和內在要求。

    “全麵協調可持續”也是對企業和行業發展的基本要求,追求科學發展既是我國工業建設的發展方向,也是搞好企業災後重建發展的客觀需要。如今,調整能源結構、搞好節能減排、降低資源消耗、開發潔淨高效可再生能源,更是擺在電力行業麵前的重要課題,也是電力設備製造企業麵臨的難得機遇和嚴峻挑戰。無論在微觀層麵還是全局高度,認真把握這一要求對於搞好東汽重建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5·12”慘烈的地震災難也警示人們,災後恢複重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和係統工程,必須充分考慮各種密切相關的複雜因素。無論是選址調研論證還是新廠規劃建設,都要從先進性、安全性、經濟性、可持續等方麵通盤考慮,統籌規劃。其中既要確保自然環境的安全可靠,又要追求交通協作等人文條件的便捷有利,還要符合環境保護、生態文明等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要樹立超前意識、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堅持依靠自主創新打造企業品牌、綜合實力和競爭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取向推進體製改革、機製轉換和現代企業製度建設,根據國際慣例和發展趨勢加強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切實在思想觀念、體製機製、技術管理、人員素質、企業文化等軟硬件上全麵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這也正如溫家寶同誌第三次來東汽所關切和強調的那樣,“恢複重建絕不是原有廠房、設備的複製,而是要向更高的標準前進,就是要建成管理一流、技術一流、裝備一流、質量一流的新東汽”。東汽人也正是以抗災重建為契機,牢記胡錦濤同誌親臨東汽關心指導時提出的創辦“國際一流電力設備企業”的殷切囑托,按照溫家寶同誌確立的“更加先進、更加安全、更能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始終將恢複重建納入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努力把新東汽真正建成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

    (四)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在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實現企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的統籌兼顧。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是我們黨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重要曆史經驗,是我們處理各方麵矛盾和問題必須堅持的重大戰略方針,從而必然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總體上是要求我們在工作中總攬全局,抓住主要工作著力推進,重點突破,同時又要協調各方,統籌謀劃,兼顧全麵。作為科學的方法論,體現了唯物辯證法在發展問題上的正確運用,揭示了實現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途徑,反映了堅持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切實掌握運用這一科學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就要妥善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正確處理各方麵的重大關係與各項事業的利害關係。對於國家來說,就要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對於企業來說,要統籌各項工作的協調配套,兼顧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相互關係,從而將各方麵積極因素調動起來並形成合力,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可喜局麵。

    而對於經曆特大震災的東汽來說,更要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統籌抓好加快發展、改善職工生活、維護穩定三件大事。所以,企業災後重建既是物質家園又是精神家園重建,也要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包括緊緊抓住生產經營與職工教育不放鬆,統籌安排企業的恢複重建與職工的生活安置。既要重視生產生活的過渡性安排,又要保證長治久安和永久性建設;既要搞好產品開發和生產設施重建,又要搞好生態環境保護和職工生活條件改善;既要堅持自力更生和艱苦奮鬥的主觀努力,又要依靠黨和政府與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整合所有資源搞好科學重建和科學發展。按照黨和政府確定的目標要求,東汽人用很短的時間全麵完成了災後恢複重建,使企業發展情況與生產生活條件均達到或超過了災前水平,為企業的長治久安和永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科學推進重建發展是一項紛繁複雜的艱巨任務,既要有科學發展觀的統領指導,也需要抗震救災精神以及東汽精神的激勵支撐。這就更要加強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始終保持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和前進動力,在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麵重建美好新家園。災難已經過去了,東汽人正變壞事為好事,變壓力為動力,變重建為機遇,努力使企業能夠在恢複中提升、在重建中發展、在發展中振興,讓嶄新東汽永遠屹立在祖國大地和世界的東方,繼續為實現祖國富強和造福人類社會做出新的貢獻。東汽的災後重建和創業發展雄辯地昭示,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不僅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而且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在勝利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實踐中,充分顯示了科學理論引領的強大力量。

    建設一個更強更美的新東汽,不僅是東汽人的共同心願,也引起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極大關注並牽動他們的心。胡錦濤同誌在親臨東汽漢旺基地受災現場,關心指導抗震救災、恢複重建時殷切希望:“要加快東汽重建,努力把東汽建設成國際一流的電力設備企業,讓新東汽拔地而起。”吳邦國同誌專程趕來指導東汽抗災重建時特別強調:“東汽對國家太重要了,東汽是國家裝備工業的主要企業,一定要把東汽新基地建設好。東汽要自己動手,恢複生產、重建工廠、重建家園。”溫家寶同誌先後六次來到東汽並在深入指導搶險救災、恢複重建時一再囑托:“一定要把新東汽建設得更加先進、更加安全、更能可持續發展……恢複重建絕不是原有廠房、設備的複製,而是要向更高的標準前進,也就是要把東汽建成管理一流、技術一流、設備一流、質量一流的新東汽。”賈慶林同誌在現場指導東汽恢複重建時明確表示:“你們的產品不僅要裝備中國,還要裝備世界,要有這個決心,等東汽新基地建成以後一定成為供世人參觀的重要項目。你們要抓好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和100萬千瓦核電機組,再加上新生能源風力發電機組的研發製造,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水平。向你們致敬!你們都是有功之臣啊!這麽現代化的企業,不僅裝備中國,還要裝備世界,把你們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這是完全有必要的。新的東汽將建設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企業,你們現在生產的以燃煤機組為主的產業,不是夕陽產業,而是朝陽產業,對若幹年後的發電也還是主導力量。”李長春同誌前來東汽指導恢複重建時深刻指出:“東汽在抗震救災中迎難而上、堅韌不拔,克服了設備被砸壞,廠房被破壞的困難,千方百計恢複生產,這很了不起……所以總書記和總理講,東汽職工把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災中加以升華,這是非常貼切的。我這次也看到你們把這場地震災難化為一個重要的轉機,加快了東汽的振興步伐……”習近平同誌在東汽指導時也特別對東汽精神引領支撐新東汽的發展寄予厚望,並深刻指出:“我希望大家繼續弘揚可貴的東汽精神,再接再厲,奮力拚搏,繼續拿出中國工人階級的氣勢來,在國際市場上要樹立我們的品牌,樹立我們的形象,在國內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方麵要做排頭兵,走在前列……”李克強同誌在震後兩次來東汽關心指導抗災重建時專門做出指示,東汽的災後重建要“特事特辦、大力支持……東汽是中國汽輪機行業的領軍企業,國家將舉全力支持東方汽輪機廠的重建,使東汽為國家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賀國強同誌前來東汽指導工作時也對東汽職工抗災重建所取得的突出業績給予了高度評價:“看到你們這個廠房的搬遷,不到兩年的時間,這麽一個新廠房拔地而起,那簡直是個奇跡……”周永康同誌來東汽指導工作時特別對企業恢複重建的速度和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東汽幹部職工在大災麵前不彎腰,努力生產創佳績表示欽佩……”與此同時,中央及省市各級組織和領導也都紛紛前來關心和支持東汽,特別對東汽的科學抗災、科學重建、科學發展給予悉心指導和大力扶助,保證了東汽的抗災重建與崛起騰飛始終朝著遵循科學理論指引的正確方向勝利推進。

    東汽當年出於戰備考慮建在龍門山脈斷裂帶上的漢旺鎮,不僅離德陽市區50餘公裏而且離綿竹縣城也有10多公裏,是一個典型的靠山隱蔽、地理位置偏僻的三線企業。正因如此,它早已經曆過1976年發生的鬆潘大地震以及頻發的小地震,也被有關專家稱為不適宜建廠的“五區”,即“山區、雨區、泥石流區、地震區、汙染區”。由於工廠受到地理位置的製約隻能依山而建,各種生產廠房與研發設施也就順勢而為,大多都是化整為零、爬坡上坎、小型分散,因而沿山綿延分布數公裏長,“十裏東汽”因此而得名。這種生產力布局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致使生產運行周期長、產品運輸成本高而明顯影響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地理位置偏僻與周邊空間狹小也必然使企業生產、職工生活存在諸多不便,對於引進企業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就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如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壞事也能變成好事,這次經曆毀滅性震災的破壞和陣痛之後,災後恢複重建也為東汽的生產力布局、經營管理的環境改善提供了難得的好機會。根據災後重建的總體規劃和建設要求,東汽總投資50億元的新基地已在兩年之內建成投產。在這當中,東汽人既有難忘的記憶又有欣慰的憧憬:地震使東汽遭受了巨大災難,也提供了一個提升式發展的契機。作為三線老企業,東汽過去曾經麵臨廠房設施條件差、工藝布局不科學、交通物流不合理等難點問題。地震既能迫使企業重新規劃建設新廠區,也能統籌解決這些老問題。東汽災後的異地重建選址關係到企業發展的百年大計,最初的選址有成都、德陽、樂山以及省外10多個地點,而且每個選址方案的設想都曾引起過媒體的一陣騷動。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及時任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視察東汽時曾專門強調重建選址的重要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尤其要體現“新機製、新結構、新水平,把東汽建成世界一流的現代化企業”的更高要求,做好選址過程的文字、影像記錄,要對選址方案做深入、細致的比較分析。按照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計的話說,“重建要體現科學發展,減少曆史的局限教訓,再造一個不留遺憾的百年東汽”。其中更要牢記並深刻吸取“5·12”特大震災造成傷亡損失的教訓,特別對抗震設防等安全標準、防範舉措和建造質量實行“一票否決”的嚴格管控。東汽為此組織並依托四川省地震局、鐵二院、西南交大等單位的各方專家經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谘詢論證和分析篩選,著重反複比較了德陽八角井鎮、天元鎮,成都新都等地發展的區位優勢、地理環境以及土地價格、職工就醫、子女上學、家庭居住等生產生活配套功能條件,其中既包括確保廠址安全又追求最省的生產周期和運輸成本,最後塵埃落定並經國務院國資委批準,正式把德陽市毗鄰京昆高速(成綿段)公路以及108國道的八角井鎮作為東汽重建選擇地址。東汽事實上從“七五”規劃時就開始著手建設了德陽分部,使之在震前已有相當的產品研發和加工製造能力,並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員工和離退休職工已在德陽城區購房定居。以此也能充分證明,新東汽選址德陽市八角井鎮更符合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等建設要求和發展需要,尤其在遵循市場經濟法則和客觀經濟規律所要求的功能設施配套齊全、交通運輸便捷以及能夠保護生態環境、防震減災安全可靠等方麵,為建設更加先進、更加安全、更能可持續發展從而更符合“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麵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根本要求的新東汽,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可靠保障。

    二、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為搞好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把握堅定正確的前進方向,這也是東汽精神大力弘揚的“主旋律”

    任何一個時代都應有所追求,任何一個民族都應有其固有的精神。當年,無數共產黨人為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犧牲了自己的家庭、親人乃至生命,譜寫了一篇篇無愧於時代和民族的壯麗華章。建黨90多年來,我們黨和國家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同人民一道頑強拚搏、接續奮鬥的結果。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吹響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號角,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時期。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引領改革開放的航船沿著正確方向破浪前進,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經過90多年的奮鬥、創造、積累,黨和人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的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所以,麵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麵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開創工作新局麵,贏得事業新勝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這條道路的基本內容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立足國情,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繼續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製度,努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曆史也雄辯地證明:在中國沒有其他道路,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唯一正確道路,在重大問題上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在關鍵時刻和重大事件中經得起考驗,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絕不含糊動搖;同時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信我們黨是能夠帶領中華民族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唯一領導核心力量,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堅決執行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始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而且要求我們必須始終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堅信人民群眾是我們事業發展的力量源泉、根基所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動力,不斷開創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麵。

    理想是指引人生航程的燈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集中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從而成為13億中國人民的莊嚴選擇。因此,堅持共同理想的認同追求,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努力掌握和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具有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在搞好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與偉大實踐中,切實把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著力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和生態文明,不斷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和共同提高,努力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和可靠保障。所以,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就要著眼於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著力於落實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等現階段中心任務和奮鬥目標,以此作為東汽精神所貫穿的“主旋律”。

    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及其相互有機聯係和辯證關係中,物質文明是人類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成果總和,主要表現為物質生產與生活水平的進步提高,從而是整個社會文明的物質基礎。精神文明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的精神成果總和,主要表現為人類思想道德和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進步,從而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是人類政治生活的進步狀態和全麵進步的成果總和,主要包括進步的政治觀念、政治行為並集中體現在進步的政治製度上,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集中表現,又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社會建設在廣義上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因而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外延與廣義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是基本一致的。社會建設在狹義上主要指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相並列的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從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同狹義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內涵外延是基本一致的,主要指社會事業建設、社會製度及其體製機製建設、社會結構建設以及社會管理等。生態文明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以科學發展觀看待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的關係,不斷克服人類生存發展活動中的負麵效應,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製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製度方麵的成果總和。所以,建設生態文明是為了不斷提高人的生活質量,著力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不斷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這“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與“五個文明”的發展進步彼此之間是相互聯係、互相促進,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領域和特殊規律。全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主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鞏固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撐,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要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有利於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永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基本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聯結各個層次內容的關鍵環節。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把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緊緊地聯係在一起。胡錦濤同誌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是當代中國的旗幟,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注釋8”緊緊把握住這一點,就把握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主題。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也就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主題。胡錦濤同誌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又正式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並經大會同意寫進了新黨章,從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內涵做了深刻闡述。同時指出,道路是“實現途徑”,理論體係是“行動指南”,製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也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因而更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對此倍加珍惜、不斷發展,從而對始終堅持這一“道路、理論體係、製度”充滿自信。“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不僅承擔著提高效益和效率,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責任,而且承擔著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實現黨執政目標的重要責任。”“注釋9”堅定不移地服務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堅定不移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國有企業性質和曆史使命決定的,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規律和必然要求。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應該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來統一思想、凝心聚力。要把這一共同理想,轉化為企業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的動力。這既要求理想目標本身吸引人,也理應充分發揮生動、成功的實踐在理想教育中的作用從而吸引人。

    東汽精神根植於社會主義的當代中國,也必然融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貫穿東汽精神的主旋律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東汽精神就要遵循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特別對於經曆“5·12”特大震災的災區人民來說,還應把抗震救災與恢複重建實踐中創造形成的科學救災、科學重建、科學發展等寶貴經驗作為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堅定人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念。東汽人正是在投身這一偉大事業的具體實踐中,才形成東汽精神這一具有個性特色與共性內涵的精神成果。因此,作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生動讀本,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然使傳承與弘揚東汽精神更具有廣泛的社會感召力和強大的精神推動力。尤其經受了抗擊“5·12”滅頂之災的血與火的洗禮和考驗,東汽人更加牢記胡錦濤同誌的親切囑托和溫家寶同誌的殷切希望,按照“更加先進、更加安全、更能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瞄準創辦“技術一流、管理一流、裝備一流、質量一流的國際一流電力設備企業”的奮鬥目標,實現了新東汽的迅速崛起和“浴火重生”。除了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主觀努力,東汽人與災區人民都緊緊依靠並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厚愛,始終借助全社會的力量,實現了災後的重建新生。與此同時,東汽發展曆程也充分說明,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不僅是引領企業創新發展的獨特政治優勢,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也是推動東汽創辦國際一流企業的可靠保證。因此對於東汽來說,加強企業黨建工作就要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獨特優勢,就要把黨員隊伍的先進作用轉化為“人才強企”的核心實力,就要把黨建文化轉化為東汽精神、東汽文化,體現出企業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

    按照黨和政府的統籌協調和統一部署,如同全國許多省(區、市)對口援建“5·12”重災區尤其是極重災區那樣,東汽抗災重建也得到了社會各界、兄弟企業,特別是土建安裝等施工單位的鼎力相助和無私援助,從而隻用1年零9個月的短暫時間就使新東汽全麵建成並竣工投產。其中僅參與東汽生產、生活新基地建設的地質勘查、工程施工和設計的單位就有中鐵八局集團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中冶成工建設有限公司、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冶實久建設有限公司、中鐵二十三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築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建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50餘家。這些企業全力以赴的真誠幫助,使抗擊與戰勝特大震災的東汽人深受鼓舞和銘記感恩。按照黨和國家的殷切希望,全國人民的共同期盼與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新東汽建設也更加明確了方向、目標,增添了力量,這也從一個側麵繼承發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充分顯示了我國社會主義製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無比優越性。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應有之義和重要組成部分,東汽人在抗震救災的危難關頭與恢複重建的非常時期堅持東汽精神,必然遵循和追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協調發展。所以,為了盡快建立抗災重建工作新秩序,規範企業管理、健全規章製度、完善工作機製,以使生產生活井然有序,促使企業生產經營各項工作邁入正軌,東汽根據災後經營狀況和今後一段時間的特殊需要,又認真製定頒布了一係列管理措施、工作標準和考核製度,包括《賑災物資的管理使用規定》《外擴產品管理辦法》《企業各類資產管理辦法》,以及《物資采購管理辦法》等重要管理製度,促進了各項工作的規範運作和健康發展,為企業恢複重建提供了體製和機製上的保證。為加強對重建家園的科學規劃和組織領導,東汽按照現代企業製度要求整合了企業管理體製,並對部分組織機構和業務部門進行了重新調整,專門成立了以公司黨政主要領導為正副組長的重建工作領導小組,同時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的組織和實施,按照溫家寶同誌“更加先進、更加安全、更能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李克強同誌強調的“特事特辦”的工作原則,張德江同誌提出的“更有活力、更有競爭力”的指導方針,以及時任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指出的“新機製、新結構、新水平,把東汽建成世界一流的現代化企業”的建設目標,抓緊了整體方案的科學規劃、周密論證、慎重研究和認真選定,並且緊鑼密鼓、快馬加鞭地全力推進重建工作。為了加快重建步伐,東汽於震後邀請中國聯合工程公司的領導和專家來德陽商討新基地建設,並與他們共同成立東汽災後異地重建聯合工作組,對各項重建方案進行調研、規劃和論證。同時抓緊選擇基建施工單位、設備安裝單位、原材料供應單位的資質審核和重要技術裝備的招標采購工作。經國資委審查批準,東汽在地震當年就啟動了近7億元的大型設備招標采購工作,在東汽新址舉行了隔板製造中心開工儀式,其他重要工程以及配套項目包括職工住宅建設也相繼開工並保質保量地全速推進、高效運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