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裏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的公路。塔裏木沙漠公路北起314國道輪台縣東,經輪南油田、塔裏木河、肖塘、塔中4油田和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南至民豐縣恰汗和315國道相連,南北貫穿塔裏木盆地,全長522公裏,其中穿越流動沙漠段長446公裏。 塔裏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的公路。

    沙漠公路從東北向西南縱穿了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腹心地區,沿途依次穿越了三個風沙地貌單元。在塔裏木河沿岸一帶,是屬於具有零星複合型沙丘鏈的塔裏木河沿岸灌叢沙丘區,這裏的沙丘都為固定或半固定的,高3~5米不等,地表有不少紅柳和胡楊樹生長, 在塔中路28千米和44千米等處, 公路兩旁出現了大片奇形怪狀,因為斷水而枯死的胡楊林。

    2.實戰塔克拉瑪幹

    氣候地理

    塔克拉瑪幹沙漠,係暖溫帶幹旱沙漠,酷暑最高溫度達67.2℃,晝夜溫差達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隻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風沙日,大風風速每秒達300米。由於整個沙漠受西北和南北兩個盛行風向的交叉影響,風沙活動十分頻繁而劇烈,流動沙丘占80%以上。據測算低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動約20米,近一千年來,整個沙漠向南伸延了約100公裏。

    從秋天到第二年春天,是塔克拉瑪幹沙塵暴較少的季節,各種蚊蟲較少,枯河床成了行車大道。曾經有日本的電視媒體在春季汛期到來之際跟著水頭行走、拍攝,將春汛水流灌入幹枯河床的情景錄下,從而生動地將“死亡之海”的生命複蘇景象展現。

    而從秋天到第二年春天間、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20天左右的時間,是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黃金季節。這個時間除了有上述優點外,最重要的是塔裏木盆地的胡楊樹葉非常張揚地變成一片金黃,在美景如畫的和田河行走,能獲取更豐富多彩的體驗。

    交通

    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主體采用“強基薄麵”結構的施工工藝,防沙工程采用“蘆葦柵欄”加“蘆葦方格”等固沙技術,目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這條公路是征服“死亡之海”的宏大工程,使千年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並且成為世界最長的流動沙漠等級公路而創基尼斯世界紀錄。

    目前先後有2條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即輪台-民豐沙漠公路(1995年貫通)、阿拉爾-和田沙漠公路(2007年貫通)。狹義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有時僅指前者。

    注意事項

    穿越塔克拉瑪幹特種線路是費用比較大的活動項目,個人使用品也要專門準備。其次,要有向導、給養準備,個人要求不同也會導致出行開支水平的不同。

    如果僅僅作和田河的穿越,新疆一些經營專項特種遊業務的旅行社可以代理或安排。廣東組織該方麵活動的機構很少,本文作者在1999年和2002年組織過兩次類似活動。要探訪尼雅等地的古遺址,須向文管部門申辦批文,費用也會增加。個人攜帶的攝影器材要做好防沙、防土處理,在有縫隙的地方盡量用透明膠紙封好。給養準備方麵,多攜帶水果、蔬菜。秋天穿越塔克拉瑪幹要有保暖的準備,氣溫有時可達0℃。

    維吾爾族對於禁忌非常嚴格。飲食方麵禁食豬肉、驢肉、狗肉及自死的牲畜,禁食一切動物的血。住宅大門忌朝西開。在吃飯和交談時,禁忌吐痰、擤鼻涕、打哈欠、打嗝、放屁。坐下時,要求跪坐,禁忌雙腿直伸、腳底朝天。接受物品或奉茶請喝時,要用雙手,禁忌單手。還忌背後議論別人短處。未經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動用他人物品,禁止攜帶汙濁之物進入墓地和清真寺。

    (二)河西走廊上的絲綢路

    馬可·波羅離開喀什經莎車過河田,所走路線正是“絲綢之路”的南道主幹線,最終他從且末到若羌,從這裏穿越了羅布泊沙漠一直走到了敦煌,完成了他在新疆的旅程,這條古道在三千年前也被稱作玉石之路。

    經過一個多月的跋涉,馬可·波羅一家闖過羅布沙漠,繼續向東,來到了祁連山水灌溉而成的綠色長廊,即著名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900公裏,寬數公裏至近百公裏,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

    中國甘肅省西北部狹長高平地。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

    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又因在甘肅境內,也稱甘肅走廊。東西長約1,000公裏,南北寬數十公裏,海拔1,500公尺左右。大部分為山前傾斜平原。走廊分為三個獨立的內流盆地︰玉門、安西、敦煌平原,屬疏勒河水係;張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屬黑河水係,小部分屬北大河水係;武威、民勤平原,屬石羊河水係。

    在整個走廊地區,以祁連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綠洲農業較盛。走廊自古為溝通西域要道,北“絲綢之路”也經過這裏。嘉峪關、敦煌莫高窟和陽關均位於走廊西部,目前蘭新鐵路也由此通過。

    河西走廊曆代均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漢唐以來,成為“絲綢之路”一部分。15世紀以後,漸次衰落。目前亦為溝通中國東部和新疆的幹道,為西北邊防重地。古代絲綢之路在這裏通過,張騫出使西域,不繞路走,而非要經過當時匈奴所控製的河西走廊,原因就在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上。

    唐代詩人李白有詩:“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其中的“天山”即指祁連山。河西走廊就位於祁連山山腳下,它的興衰存亡完全依賴與祁連山的雪水。而祁連山正處在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之間,位於青藏高原北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如此之高,如果張騫要繞路南行,豈非要九死一生地去翻越它?這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不切實際的。

    今日去甘肅,可以沿著古絲綢之路設置一條旅遊路線,古絲綢之路已成為甘肅的黃金旅遊線,背上行囊,行走在古絲綢之路上,必定有一番別樣的樂趣。 河西走廊上有四個重郡,是為了當時抵抗長城以西以北的匈奴搶掠、劫殺絲綢之路的財物,以及滋擾邊境人民所設立的。它們是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由東向西依次排列。除了古絲綢之路豐富的文化和史記以外,這四座城市市內,無一例外都建有城門樓或鼓樓,高大宏偉、威震八方。

    1. 馬可·波羅的甘肅行

    (1)在敦煌尋找古文明

    馬可·波羅一家進入河西走廊的第一站就是今天甘肅敦煌。

    此城隸屬大汗,全州名唐古多州,居民多是偶像教徒,然已稍有聶思脫裏派之基督教徒若幹,並有回教徒。其偶像教徒自有其語言,城在東方及東北方之間。居民侍土產之麥為食。境內有廟寺不少,其中布滿種種偶像,居民虔誠大禮供奉。

    ——摘自《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 譯

    這裏隸屬於大汗的統治,是唐古多省的一部分,人民是偶像崇拜者。他們中有土庫曼人,少數是聶斯脫利教派和回教徒。那些偶像崇拜者有自己特殊的語言。這個城市位於東與東北之間。居民不從事商業,而主要從事農耕,此處盛產小麥。

    城中有許多寺院,寺中供奉著各種各樣的偶像。居民對這些偶像十分虔誠,常常祭以牲畜。

    從遊記中我們可以看出馬可·波羅的描述關於寺廟和各種偶像的記述都是正確的。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就在沙州附近。

    《馬可·波羅遊記》中所說的偶像崇拜者就是佛教信徒,在《馬可·波羅遊記》馮承鈞譯本中翻譯為偶像崇拜是因為按照馬可·波羅在遊記中的描寫,馬可·波羅所見到的佛教相關的寺院等都是有雕像,也就是佛像,於是直接記述為偶像。

    在敦煌,馬可·波羅說到“偶像“一點也不稀奇,敦煌絕對是這條路上最亮一筆。這裏的佛教文化,敦煌飛天聞名世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陽關、玉門關,這些浪漫而富有蒼涼色彩的地方在敦煌會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