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的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為西半球最高峰。地質上屬年輕的褶皺山係,形成於白堊紀末至第三紀阿爾卑斯運動,曆經多次褶皺、抬升以及斷裂、岩漿侵入和火山活動,地殼活動仍在繼續,為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按構造地形特征,分為北、中、南3段。①北段(南緯4°以北):山脈成條狀分支、隔以廣穀和低地,各條山脈多代表背斜構造,通過侵蝕,軸部出露花崗岩、片麻岩等古結晶岩,兩翼則殘留著白堊紀、第三紀砂岩和石灰岩。②中段(南緯4°~27°):寬度和高度顯著加大,東、西科迪勒拉山脈之間楔入寬闊的山原——玻利維亞高原。③南段(南緯27°以南):高度和寬度逐漸減縮,東、西科迪勒拉合而為一。由於縱橫斷層交錯,加以第四紀冰川和流水的侵蝕作用,山地顯示分割破碎的形態,普遍具有阿爾卑斯型地貌特征。

    概況

    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屬美洲科迪勒拉山係。縱貫南美大陸西部,大體上與太平洋岸平行,其北段支脈沿加勒比海岸伸入特立尼達島,南段伸至火地島。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等國,全長約8900千米。一般寬約300千米,最寬處(南緯20°沿線)為800千米,由一係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間有高原和穀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超過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的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為西半球最高峰。整個山脈的平均海拔3,660米,有許多高峰終年積雪,海拔超過6000米,由一係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

    地質上屬年青的褶皺山係。地形複雜。南段低狹單一,山體破碎,冰川發達,多冰川湖;中段高度最大,夾有寬廣的山間高原和深穀,是印加人文化的發祥地;北段山脈條狀分支,間有廣穀和低地。多火山,地震頻繁。安第斯山最高峰是位在阿根廷內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696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也是最高的死火山。此外安第斯山脈中的哥多伯西峰(Cotopaxi)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海拔5897米。南美洲諸重要河流的發源地。氣候和植被類型複雜多樣,富森林資源以及銅、錫、銀、金、鉑、理、鋅、鉍、釩、鎢、硝石等重要礦藏。山中多埡口,有橫貫大陸的鐵路通過。

    自然資源

    安第斯山區的主要礦藏有有色金屬、石油、硝石、硫磺等。有色金屬礦多與第三紀、第四紀火山活動和岩漿侵入有關,特別是以礦脈和岩脈形式侵入到上層的岩漿體,如安山岩、閃長岩、玢岩等。最突出的是銅礦,礦區從秘魯南部至智利中部,為世界最大的斑岩型銅礦床的一部分,世界最大的地下銅礦采礦場就在此山脈中,在地底深達1200米,采礦坑道總長超過2000多公裏。石油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北段的山間構造穀地或盆地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