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次旅行中的1855年11月,利文斯敦“發現”了莫西奧圖尼亞瀑布,成為第一個到達這個瀑布的歐洲人(他初次聽到關於瀑布的事是在四年之前,當時他和威廉姆。科頓。奧斯威爾抵達讚比西河岸以西129公裏處)。當時他乘獨木舟順流而下,於11月16日抵達該瀑布,老遠就已看到瀑布激起的水氣。他登上瀑布邊緣的一個小島,看到整條河的河水突然在前方消失,利文斯敦寫道:“這條河好像是從地球上消失了。隻經過80英尺距離,就消失在對麵的岩縫中……我不明所以,於是就戰戰兢兢地爬到懸崖邊緣,看到一個巨大的峽穀,把那條1000碼寬的河流攔腰截斷,使河水下墜100英尺,突然壓縮到隻有15至20碼寬。整條瀑布從右岸到左岸,其實隻是個在堅硬玄武岩中的裂縫,然後從左岸伸展,穿過3、40哩的丘陵。”

    後來利文斯敦指出那時低估了瀑布的寬度和高度。他認為這些瀑布“是我在非洲見過的最壯麗景色。”他又寫道:“……除了一團白色雲霧之外,什麽也看不見。那白練就像是成千上萬的小流星,全朝一個方向飛馳,每顆流星後都留下一道飛沫。”

    第二天利文斯敦回到他第一次觀看瀑布的小島(現名為卡澤魯卡或利文斯敦島),種下桃、杏核和一些咖啡豆。他還在一棵樹(據說是猴麵包樹)上刻上日期和自己名字的簡寫。他後來承認這是他在非洲唯一一次做出的無聊事。

    奇怪的是,探險家們並沒有因這個重大發現而興高采烈,盡管他後來對此事有“如此動人的景色一定會被飛行中的天使所注意”這樣的描述。對利文斯敦而言,這瀑布實質上就是一垛長1676米、下衝107米的水牆,也是基督教傳教士們試圖到達內陸土著村落的實際障礙。對他而言,旅行的重點是發現瀑布以東的巴托卡高原。如果讚比西河被證實是可全線通航的話(它不能通航),在他看來,這一地方可作為潛在的居民點。盡管他以感覺有所“進展”的方式表達對發現瀑布的失望,但利文斯敦還是承認瀑布是如此壯觀,以至於用英國女皇維多利亞的名字來命名它。

    1860年8月他率探險隊第二次來到瀑布,測量峽穀的深度。他垂下一條綁了幾顆子彈和一塊白布的繩子。“我們派一人伏在一塊凸出的懸崖上看著那小白布,其他的人放出了310英尺長的繩子,那幾顆子彈才落在一塊傾斜而凸出的岩石上,那裏距下麵的水麵可能有五十英尺。當然水底還要深。從高處下望,那塊白布隻有錢幣大小。”因此他估計峽穀有354英尺(108米)深,大約是尼亞加拉瀑布的兩倍。

    “瀑布的危機”

    今天對莫西奧圖尼亞瀑布形成的原因,已比利文斯敦時清楚得許多:讚比亞的中部高原是一片300米厚的玄武熔岩,熔岩於二億年前的火山活動中噴出,那時還沒有讚比西河。熔岩冷卻凝固,出現格狀的裂縫,這些裂縫被鬆軟物質填滿,形成一片大致平整的岩席。

    約在五十萬年前,讚比西河流過高原,河水流進裂縫,衝刷掉裂縫中的鬆軟物質形成深溝。河水不斷湧入,激蕩轟鳴,直至在較低邊緣找到溢出口,注進一個峽穀。第一道瀑布就是這樣形成。

    這一過程並不就此結束,在瀑布口下瀉的河水逐漸把岩石邊緣最脆弱的地方衝刷掉。河水不住侵蝕斷層,把河床向上遊深切,形成與原來峽穀成斜角的新峽穀。河流一步步往後斜切,遇到另一條東西走向的裂縫,再次把裏麵的鬆軟物質衝刷掉。整條河流沿著格狀裂縫往後衝刷,在瀑布下遊形成之字形峽穀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