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福特汽車公司,就必須從它的創始人亨利·福特說起。

    1863年7月30日,亨利·福特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迪爾伯恩的一個農民家庭,他是父親威廉·福特和母親瑪麗·福特八個子女中最年長的那一個。

    福特自小就酷愛擺弄機械,他對修理農具和拆卸鍾表之類的活計情有獨鍾。12歲那年對福特來說意義非凡,在這一年,他在距底特律八英裏(約13千米,1英裏≈1.6千米,下同)外的地方看見了一輛蒸汽三輪機車,這是他第一次見到一輛不用馬拉的交通工具。蒸汽機車主要用於給脫粒機和鋸木機提供動力。它的結構簡單:在車輪上裝有一個便攜式蒸汽機和一個鍋爐,後麵跟著一個水箱和一輛煤車。福特以前也見過很多馬拉的蒸汽機,但這輛車卻與以往不同。它用一條鏈子連接蒸汽機和馬車似的後輪,並在後輪上裝有鍋爐,蒸汽機就安裝在鍋爐上麵。一個人站在鍋爐後的台子上,一邊鏟煤,一邊控製閥門和方向。如果從驅動輪上把鏈子卸下,再裝上一條帶子,就可以帶動別的機器。蒸汽機車每分鍾可以運轉200圈,鏈條齒輪也可以改變,以便在蒸汽機正在運行時車能停下來。這種功能也許在構造上不盡相同,但最後卻運用到現代汽車上。正是這台蒸汽機車使福特對自動運輸工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879年12月1日,他前往底特律,開始追尋他的機械夢想。作為五大湖區的港口城市,當時底特律大約已有12萬人口。豐富的礦產資源,便利的水陸交通,催生了它的工業。全市大小工廠已有100餘家。

    福特進了生產有軌電車的密歇根機器公司,每天能賺1.1美元,這在當時可是高薪。不過六天後就被解雇了。至於原因,據亨利·福特自己說,是因為自己太優秀招到別人的嫉妒。

    接著,亨利在規模較小的福勞爾兄弟機械廠找到了工作。這家工廠以精良的技術和完善的學徒培訓製度聞名。廠房老且舊,生產各種銅鐵製品,如門閥、銅鑼、汽笛之類的東西。產品項目既多且雜,因此機器設備也就多而且雜。學徒福特每一個60小時工作周的收入隻有2.5美元,而他的住宿和膳食費用卻比收入高一美元,但亨利還是決定在這裏幹下去。因為福勞爾兄弟機械廠生產的產品種類多得以至於工廠中專用機器的數量超過了操作工的數量,這為一個聰明的初學者熟悉各種各樣的機器設備提供了大量的機會。為彌補財政赤字,亨利·福特以五美分的報酬到鍾表店修鍾表。

    在福勞爾兄弟工廠幹了九個月之後,福特把能學到的都學到了,於是去了底薪比福勞爾兄弟工廠更低的底特律船舶修理廠,這樣,他就能直接接觸到他最感興趣的機械——發動機。他很幸運地被分到了引擎部門,並很快得到上司的賞識,由學徒工提前轉為正式員工。

    轉為正式員工後,雖然薪水提高了不少,但亨利並沒有放棄在鍾表店的兼差,這主要出自愛好。在他不滿20歲時,已是名聞遐邇的修表專家。這時亨利認為他的機械實習應該告一段落,自己要想一想出路的問題了。到底幹哪一行好?福特首先想到的是鍾表行業,他早就想有一家屬於自己的鍾表店。他盤算了一下,隻要每天能製造出2000隻懷表,即使以0.3美元一隻的價錢賣出去,也還有微利可賺。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一天製造2000隻表,一年便要製60多萬隻。這麽大的數量,不說難以造出,即使造出來,銷不銷得掉還是個大問題。所以這個計劃很快就放棄了。

    1882年,福特離開底特律船舶修理廠,返回了迪爾伯恩。

    福特的鄉鄰格裏森開了個木材行,並向西屋公司買了一架精巧的手推式蒸汽機。它下麵裝了四個輪子,中間是一個圓形的小鍋爐,一根碗口粗的煙筒插在上麵。格裏森買來是打算碾殼、鋸木用的,閑時便租給鄰居們用。西屋公司派來位師傅示範操作。鍋爐燒起來,在高溫、高壓和高速運轉下,那師傅膽怯心慌,一時不知怎麽操作好,熄了火,亨利·福特花了整整一天時間,修好了它。老板非常滿意,並請亨利代他看管這台機器,日薪3美元。不久,西屋公司找到福特,他成了該公司在南密歇根地區的操作示範者和維修代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