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開始了。狐狸沿著羊腸小道飛奔一陣後,心想,我能找到一百條通向山頂老鬆樹的路,哪條路都比那條羊腸小道近。它向四周望了望,沒有看到其它動物,於是,它迅速離開羊腸小道,沿著一條捷徑奔向山頂。老鼠沿著羊腸小道跑了一陣後,心想,傻瓜才按規定的路線跑呢。它很熟練地鑽進路旁的一個地洞,這洞直通山頂。黃牛則不然,黃牛也能找到通往山頂的捷徑,但它想,比賽規定是沿羊腸小道奔向山頂,如果走捷徑那就是欺詐行為,而黃牛的處世原則是不欺詐。這個原則,黃牛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放棄。

    老鼠第一個到達老鬆樹下,它的臉上露出得意的微笑,好像是在說,瞧,我贏了。狐狸第二個到達目的地,它看到老鼠先到了,臉上露出不服氣的神情。黃牛最後一個到達山頂,它看了看先到的老鼠和狐狸,心裏很平靜,它早已料到了這一結果。

    虎大王早已等候在山頂。三名動物到達山頂後,它宣布比賽結果:黃牛勝利了,守衛一職由黃牛擔當。

    大家對此結果感到莫名其妙。

    明明是黃牛落在後麵,怎麽能認定它贏了呢?

    老鼠、狐狸都表示不服,在虎大王麵前要討個說法。

    隻見虎大王不緊不慢地說,這次比賽是規則測試,考的是誰能遵守規則,規則比速度更重要,你們懂嗎?

    聞聽此言,大家如夢方醒。

    沒有規則不成方圓,人們不能一未認為規則就是束縛自己思路的東西,有時候,規則是約束,更是保護。

    兩隻螞蟻

    非常不幸,兩隻螞蟻誤入玻璃杯中。

    他們慌張地在玻璃杯底四處觸探,想尋找一個縫隙爬出去。不一會兒,他們便發現,這根本不可能。於是,他們開始沿著杯壁向上攀登。看來,這是通向自由的惟一路徑。

    然而,玻璃的表麵實在太光滑了,他們剛爬了兩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揉揉摔疼了的身體,爬起來,再次往上攀登。很快,他們又重重地跌到杯底。

    三次、四次、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了,可惜,最後一步卻失敗了,而且,這一次比哪次都摔得重,比哪次都摔得疼。

    好半天,他們才喘過氣來。一隻螞蟻一邊揉著屁股,一邊說:“咱們不能再冒險了。否則,會摔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隻螞蟻說:“剛才,咱們離勝利不隻差一步了嗎?”說罷,他又重新開始攀登。

    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攀登,他到底摸到了杯口的邊緣,用最後一點力氣,翻過了這道透明的圍牆。

    接近成功的時候可能最困難。誰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喪失信心,誰就可能贏得勝利。

    兩隻螃蟹跑不掉

    抓螃蟹的漁民往往會攜帶頭小肚子大的竹簍。捉到第一隻螃蟹後,他們會把蓋子蓋嚴,以防止螃蟹逃走。捉到第二隻螃蟹以後,漁民就不再蓋蓋子了。

    這是為什麽?原來當有兩隻以上的螃蟹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地朝出口處擁去。但是,竹簍口很窄,隻能允許一隻蟹通過。於是當一隻螃蟹爬到簍口時,其餘的螃蟹就會用那同樣威猛的大鉗子抓住它,最終把它拖到下層,由另一隻強大的蟹踩著它往上爬。盡管簍口一直敞開著,但卻沒有一隻螃蟹能夠幸運地脫離牢籠。

    競爭麵前固然不必講什麽謙讓,但競爭的規則卻不容隨意踐踏。如果破壞了共同遵守的競爭規則,有序變成了無序,競爭變成了亂爭,那麽在無規則的混亂狀態下,每一個個體都會麵對來自四麵八方的不擇手段地攻擊,就會出現如螃蟹一樣苦苦掙紮到簍口卻又再度被拖回深淵的狀況。規則是約束,更是保護。

    木匠的門

    一個木匠,造一手好門,他費了好多時日給自家造了一個門,他想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

    後來,門上的釘子鏽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個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後來又掉下一顆釘子,木匠就又換上一顆釘子;後來又一塊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後來門栓損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栓;再後來門軸壞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軸……於是若幹年後,這個門雖經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