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謀攻篇》寫道:“上兵伐謀。”意思是:用兵作戰的上策,是以智謀取勝;在其《勢篇》中又寫:“凡戰者,以正和,以奇勝。”其意為:打仗以正麵與敵人交戰,出奇兵而製勝。作為一個有著戰略思想和前瞻性眼光的企業家,久經征戰的“天順”領軍人物馬海泉,在企業遇到發展瓶頸之前,就能夠以高人一籌的視角發現問題,從而率先帶領企業及時轉型——這也是他深謀遠慮、出奇製勝、勇闖關隘、捷報頻傳的重要原因。

    在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大多數同類染料製造業的主要產品都集中在低端上,由於當時有一定規模的同類企業數量不多,因此,即使是低端產品,依然能有可觀的利潤。馬總擔綱的“天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當大多數染料企業還沉浸在市場銷售和利潤雙豐收的“快樂時光”時,馬總卻已清醒地意識到:這種技術含量不高的低端產品,給企業帶來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將越來越小。這是因為,可觀的利潤空間和低準入的行業標準,必然帶來大量競爭者的效仿,其結果就是價格的惡性競爭,從而造成企業利潤的日趨下滑。據此,馬總認為:一個製造型企業,要力圖長期發展,必須向技術含量更高的中高端產品進行開發與生產,並要擁有自己獨具競爭優勢的拳頭產品。觀念指導行動,馬總當機立斷地著手新的中高品種的開發,積極準備產品的升級換代,以提高其檔次和技術含量。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新產品靠誰去開發?又怎麽開發?他想起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英明論斷和我們國家“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的一貫主張,由此他認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固然要靠科技、靠創新,而科技要由人來掌握,創新也須人去實施,因此,具有先進科學技術和自主創新精神的人才,就是企業發展的首要問題——我要重點快抓,抓出成效!”

    於是,他在日夜兼程地到全國各地尋找市場中,注意發現和聘請精通染料技術的專業人才。1993年6月,馬總把剛剛退居二線的天津染料廠主管生產的黨員副廠長、高級工程師鄭祖武,聘任為總工程師,進入企業核心領導層,並成立了染料研究室,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研發新產品。充分發揮他的專業特長;與其同來的還有天染廠負責產品質量檢驗的石連娣女士。馬總把科技人員奉為上賓,特別尊重和關愛。他每天派專車到市內接送鄭工等人,這使其異常感動,因而熱情很高,幹勁挺足!

    當提到馬總對科研工作高度重視和研發新品的情景時,由企業自己培養起來的研發人員,今為公司技術開發部主任的張迎軍津津樂道:“馬總在科研設備、支出等方麵舍得投資,對經過市場考察,確有發展前途的新品種,一旦敲定,他就不惜人、財、物力,誓要研製成功。他每天無論多忙,也要到實驗室過問新品研製的進度,所以說,每個新產品的誕生,都傾注了馬總的心血。現在我公司的技術開發部,設備、技術等方麵,在國內染料行業都堪稱一流。我們在研製新產品‘直接藍199’時,經過一年多、幾百次地反複實驗、改進,到衝刺階段,正值難忘的1997年中秋節晚上,大家都無暇回家。情係員工、心細如發的馬總,親自買來月餅、水果,大家喜氣洋洋地在休息室一起過節後,繼續回車間挑燈夜戰。就在晨曦微露之時的一片歡呼聲中,新品麵世了,填補了國內染料行業的一項空白,一投放市場,即暢銷國、內外!後來,盡管國內其它廠家也仿製,但始終達不到我廠的產品質量,難以同我們競爭。到1997年,我公司的產品,已由建廠初期的2個品種增加到近50個。此後年年新品迭出,僅1999年研發的新品就達20個,其中有4個填補天津市空白,一個填補了國內空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