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兒早產,幼年體弱多病,營養不良,神經係統顯現為弱而不均衡性神經類型,表現為膽小,有神經質傾向;父母工作忙,關心孩子少,使孩子缺乏安全感,行為退縮;保姆陪其睡覺至小學三年級,說明她對成人的明顯依賴。這些是孩子發病的潛在原因。

    (2)臨床症狀:恐懼是人類的一種基本情緒體驗,是人類應對危險從而保護自己的有效手段,嬰幼兒時期的怕巨響、怕黑暗是自然的,但持續到少年期仍怕黑就過分了。如上所述,引起恐懼症的根源是多種多樣的,怕黑暗的孩子往往還伴有敏感、膽怯、依賴性強、易退縮等心理特點。當孩子第一次出現怕黑表現時,如父母一味采取保護措施,而不幫她克服恐懼感,那麽黑暗恐懼反應就會被固定下來。

    四、治療及幹預

    (1)改變認知:向患兒解釋其產生黑暗恐懼的原因,讓其認識到青少年期怕黑是幼稚可笑的,實質是在尋求父母的保護和獲得安全感。黑暗本身不會對人造成多大的威脅性,就像幼時的一件小棉襖,小時候它能保暖,長大了再穿就不合適了,應把它拋棄。

    (2)滿灌療法:治療師和患者先握著手一起進入患者最懼怕的黑暗處,開始患者隻有一定高度緊張焦慮,但若在黑暗處能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自己所害怕的黑暗並沒給自己帶來什麽傷害,那麽這種恐懼就能減輕,此時治療師慢慢鬆開握著患者的手,再在暗處堅持幾分鍾,反複練習幾次,直到患兒不再害怕為止。

    (3)家庭治療:讓父母懂得愛對一個孩子健康成長有多麽重要。孩子怕孤獨和冷漠,需要父母盡可能地和孩子待在一起,玩在一起,增加親子間的溝通、交流與支持,讓其感覺到父母再忙也是在關心他的。即使不能按時回家,但一個溫馨而耐心的電話也同樣能傳遞愛的信息,給孩子一份安全的愛的支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