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和懲罰同樣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與表揚和鼓勵不同,批評和懲罰是帶有否定性評價的教育措施。

批評和懲罰在中學生成長中也起著很重要的教育作用。問題是現在的孩子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庭受到批評和懲罰的現象少了,耐挫力也下降了,以至於走上社會後在適應性上出現了不少問題。

家長批評和懲罰孩子要注意下列問題:

一、批評要做到客觀準確

批評孩子以前,父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調查和思想準備,包括搞清楚孩子做了什麽,為什麽那樣做,孩子的失誤在什麽地方,孩子怎樣才能避免重蹈覆轍。批評往往是對孩子做錯的某一件事情而言,需要就事論事,讓孩子知道父母批評的是自己做事不恰當,而不是對人的否定。

二、批評要入情入理

批評孩子要擺事實,講道理,批評是和孩子的娓娓談心,入情入理是批評的原則。批評孩子不能把孩子失誤誇大化,去渲染問題的嚴重性,隻有入情入理的批評才會有效果。如孩子踢足球不小心把學校玻璃損壞了,不是刻意損毀公物的行為,就不能說孩子公德意識差。

三、批評要注意語言的表達

批評孩子時,要特別注意語言的表達。有的父母批評語言帶有很濃厚的火藥味,充滿了對孩子的對抗和敵意,有的批評語言尖酸刻薄,傷害孩子的自尊。批評任何時候都不是情緒的宣泄,不是對孩子人格的攻擊。“你怎麽搞的?”“你太令我失望了!”“你呀,沒治了!”此類語言不是批評性的話語,應當禁用。

四、批評要及時

批評孩子一定要及時。時過境遷之後,再去批評,孩子往往一頭霧水,還覺得父母是“秋後算賬”。

五、懲罰不是體罰

懲罰是行為矯正技術,是通過減去孩子喜愛的東西或增強他不喜歡的東西,來糾正他的過錯行為。懲罰不同於傷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體罰。懲罰的目的在於讓孩子知道,他要為所做的不被認可的行為付出代價,以杜絕或減少此類行為的發生。懲罰的使用需要科學的依據。

批評和懲罰孩子的最終目的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糾正孩子的行為,改變他們的認知。孩子才會通過接受批評懲罰,從行為和心理兩個層麵發生預期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