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自己多麽辛苦,對孩子多麽好,而孩子不說回報父母了,連幾句暖人心的話都不說!有些中學生在接受別人的照顧時還一個勁地埋怨別人照顧得不周,特別是對待自己的父母更是苛刻,和父母之間成了赤裸裸的經濟關係,隻知道伸手要錢。他們極其自我,情感淡漠,缺乏同情心,合作精神差,遇到任何事都認為別人應該讓著他,卻很少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

其實,孩子不是天生就缺乏愛心的。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有沒有愛心,關鍵在於家長的引導和培養。孩子的愛心不是靠強行灌輸在一夜之間培養出來的,更不是用沒有原則的、失去理智的溺愛換來的。它是通過自然而然的模仿、潛移默化的滲透而逐漸形成的,從外在到內在、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這一發展過程中,父母是最直接的愛心播種者。

一、教育孩子首先學會愛父母

試想,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的人會愛別人嗎?因此,我們首先要培養中學生關心自己的父母。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都比較高了,卻還是擔心子女受苦受累。不管家裏發生什麽事,大人有多麽不高興,可總是在子女麵前表現得什麽事也沒有,好像生活中沒有風,也沒有雨,總是一帆風順。其實父母這樣做是錯誤的,父母不要刻意地去掩蓋生活的另一麵。盡管子女沒有能力去替父母解決一些問題,卻應該讓他們學著承擔父母的喜怒哀樂,讓他們去了解生活,理解生活,這樣會促使他們學會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學會關愛父母。

二、家長要做關心他人的模範

父母是子女的鏡子,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隻有富有愛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富有愛心的子女。家長應時刻為子女做榜樣,用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因此,中學生家長平時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孝敬老人、關心孩子、關愛他人、樂於助人等,讓子女覺得父母是富有愛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三、教孩子學會與人分享

當子女誠心誠意請家長分享自己的東西的時候,家長不應推辭,哪怕隻是象征性地分享。如果謝絕孩子的一份好心,久而久之,子女就會變得沒有了謙讓和與人分享之意了,而且漸漸養成了吃獨食的習慣。作為父母,在培養子女與人分享的同時,自己首先要學會坦然地與他們分享,成為與子女分享的夥伴。

四、要給孩子施愛的機會

許多父母隻知道一味地愛孩子,卻忽略了給孩子提供奉獻愛心的機會。其實施愛與接受愛是相互的,如果讓孩子隻是接受愛,漸漸地,他們就喪失了施愛的能力,隻知道索取,不知道給予,並且覺得父母關心他是理所當然的。

五、對子女進行移情訓練

愛心培養還需要進行移情訓練。移情訓練可以讓子女把自己痛苦狀態時的感受與別人在同樣情境下的體驗加以對比,體會別人的心情,學會理解別人,體諒別人,關愛別人。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家長可借此機會讓子女通過媒體,觀看災區受災情況、災民生活情況及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及愛心,教育孩子通過實際行動(如捐款)等來表達自己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