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是令中學生家長很苦惱的問題,這裏主要講中學生厭學的起因和預防。

一、中學生厭學的原因

1.師源性厭學

師源性厭學是由於學校或教師與學生關係緊張或衝突引起的中學生厭學行為。中學生有較強的自尊心理,很在乎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師生關係不合的直接後果是學生可能由“親其師而樂其學”轉為“疏其師而厭其學”。

2.學業性厭學

學業性厭學是由於學業負擔重,尤其是學習成績一直上不去,自信心受到打擊,對學習失去興趣和動力,采取了退縮性行為,出現厭學,“念不進去,不想念了”。

3.同伴群體排擠

有些中學生厭學是由於在校受到同學的歧視、欺侮、恐嚇,對同伴產生恐懼性反應,不想上學。如有位山區中學生在鎮中學上學,因班級城鎮孩子瞧不起和嘲笑他,最後發展為厭學、逃學。

4.家源性厭學

家源性厭學是家長教育子女方法不得當,家長因孩子學業不好而采取人格羞辱或打罵方式,造成孩子對學習的恐懼。

5.社會原因厭學

這類厭學的原因很複雜,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引誘,對上大學就業難的擔憂,對知識價值的片麵看法,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潮侵襲,受同齡輟學少年打工掙錢的誘惑等,都可能使中學生不思學習,厭惡學習。

二、中學生厭學的預防

中學生厭學現象現在比較普遍。對中學生厭學的預防,家長需注意幾點:

(1)要搞清楚中學生為什麽厭學、厭學的症結在哪裏,不可以不加分析斥責孩子,加劇厭學。

(2)不要把孩子一時的情緒性起伏當成是厭學,孩子對學習的態度會有起伏,有一階段會對學習感到沒有勁頭,很多孩子都會有這種現象,但厭學是持久性的厭惡學習的心理狀態,家長要能夠分清什麽是厭學,做好診斷。

(3)對不同類型的厭學采取不同的方法。師源性的,要和學校及時溝通;家源性的,要調整家庭教育策略;學源性的,要幫助孩子提高學業成績,培育其信心;對社會原因造成的,要教育孩子正確麵對社會現象,不可偏激,不可片麵,不可短視,建立起良好社會適應性;特別嚴重的厭學,則應求助於心理治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