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別名有滿山紅、映山紅、山石榴、紫泊花,是世界著名花卉之一。世界聞名的中國三大天然名花,杜鵑花名列第一,另兩種是報春花和龍膽花。杜鵑花的花語代表愛的喜悅,據說喜歡此花的人純真無邪。杜鵑花的箴言是當見到滿山杜鵑盛開,就是愛神降臨的時候。

    杜鵑典故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喜愛花木,對杜鵑花尤其鍾愛。

    唐朝元和十年(公元808年),朝廷權貴惡白居易非諫官而職言事,貶他為江洲司馬。在江西九江,43歲的白居易於“潯陽地”,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他對廬山那鋪滿山崗的似朵朵紅雲、灼灼火焰的杜鵑花,甚為傾倒,盛讚它“曄曄複煌煌,花中無比方”,寫下了長詩《山石榴寄元九(元稹)》,盛情讚美杜鵑,在描寫杜鵑花的眾多詩章中,可謂繪形最詳,繪色最豔,氣勢最大,品評最高。繪其形,是“……千叢相向背,萬朵互低昂。照灼連朱檻,玲瓏映粉牆。風來添意態,日出助晶光。漸綻胭脂萼,猶含琴軫房。離披亂剪彩,斑駁未勻妝。……”因此,“好差青鳥使,封作百花王。”

    後來,白居易從江洲謫所調升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時,寧可少帶衣物和家什,卻帶上了從廬山挖下的杜鵑花,千裏迢迢,把杜鵑花移栽到了忠州的大地上。

    在忠州栽下杜鵑等花木,白居易“每日領童仆,荷鋤仍決渠。劃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活。封植來幾時,高下隨扶疏。”春天,杜鵑花成活,白居易寫下了一首七律,《喜山石榴花開,去年自廬山移來》:“忠州州裏今日花,廬山山頭春時樹。己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赤玉何人少琴軫,紅纈誰家合羅褲。但知爛漫恣情開,莫怕南賓桃李妒。”欣喜移植杜鵑花的成功,也寄托了他自己的信念:在仕途求有作為(“恣情開”),“莫怕南賓(權貴)”之妒。

    白居易調離忠州後,回朝任“主客郎中知刺誥”,以後到了杭州任刺史。在杭州玉泉寺南三裏洞下,他又見到了“深紅躑躅(杜鵑花)繁豔殊常”,聯想到忠州所栽杜鵑,遂又成一律:“玉泉南澗花奇怪,不似花叢似火堆。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無故為誰開。寧辭辛苦行三裏,更與留連飲兩杯。猶有一般辜負事,不將歌舞管弦來。”

    深愛杜鵑花,白居易是深深寄托了他自己的情趣和意誌的。

    提起杜鵑花就想起杜鵑鳥,它們自古就有不解之緣,李白詩:“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白居易也有“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

    在“百裏杜鵑”隨處可見婉轉嗚叫的囤眉、布穀以及其它鳥雀。但要找杜鵑鳥,則要到對嘴岩。對嘴岩有兩塊奇特的岩石,形若兩隻鳥的嘴殼子,親切地相對著,人們說這便是杜鵑鳥的化身。

    這個故事的來曆是這樣的:從前在百裏杜鵑花區,有兩姊妹十分熱愛杜鵑花。他們終年精心培育,勞累過度,年輕時便雙雙死去。但她們的靈魂始終留戀這塊地方,便化成一對美麗、靈巧的杜鵑鳥,在花山煤海飛翔。她們飛到一處就苦苦鳴叫,杜鵑花也隨之開放了。由於她倆長年累月啼血過多,最後也死去,變了兩塊岩石,永遠守護著“百裏杜鵑”。遊人站在對嘴岩下,仿佛耳邊還聽到杜鵑鳥扣人心弦的啼叫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