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盛既回帝都,該走動的親戚朋友都要去走動走動,如今唐惜夏也大了,唐盛便帶著兩個兒子一道出門。唐惜春還會與唐惜夏說說各家的情況,什麽“李相人不賴,他家還有老太太在呢,他家老太太十分明理,我有時常去他家吃飯,他家做栗子糕做的最好。”“老平陽侯以前在西北打仗,有些威嚴,還有他家老太太,我的天哪,你去瞧瞧吧,惜秋老了估計就那模樣,像極了。他家老太太特喜歡給人做媒,去了肯定問你有沒有定親。”

    唐惜夏有點小羞,“我還小呢。”

    “她才不管你小不小哩。”唐惜春給唐惜夏出主意,“現在別急著娶媳婦,等中了進士,自有人搶。”

    唐惜夏繃著小臉兒,“我不急。”

    唐惜春道,“等跟老爹走的差不多了,我帶你去認識認識我的朋友。要我說,你幹脆在國子監念書算了。王山長是不賴,可帝都好先生更多。老爹,你說是不是?”

    唐盛其實也有此打算,唐惜夏道,“我秀才還沒考出來呢,國子監能進麽。”

    唐惜春大包大攬,“我去給你辦。你在帝都呆幾年,也多認識些人,對以後做官有好處。等你做了官就知道了,學的那些個聖人之言,其實沒大用,充門麵罷了,做官還得人麵兒廣。”這是唐惜春的切身體會,哪怕呆一些,他也明白,李平舟對他挺照顧。還有林永裳,也是不錯的人。關鍵,他跟皇帝陛下投緣兒,關係好,他在帝都才站的穩當。

    唐盛道,“你少說些有的沒的,聖人之言沒用?想考功名,離了這個能成?自來做官,非科舉不能堂堂正正。”他老人家就是一步步考上來的,自知正經進士的好處,當然,唐惜春的話在一定程度上也沒差。唐盛道,“不論做官還是做人,都要憑自己的本事,心要持的正,方能長久。”

    唐惜夏想一想,還是覺著老爹說的有理。唐惜春道,“等哪天沒事兒,我把我的朋友介紹給你認識。他們有很多有學問的,林大人考了兩次進士都名列前茅,一次是探花一次是狀元好像,比老爹當年考的還好,你學問上有不懂的,可以問他。”

    唐惜夏驚歎,“大哥,你認識這麽厲害的人哪。”

    唐惜春臭美,“那是,現在阿玄就跟著林大人在理藩院做事。還有小魏大人,也有趣極了,吃喝玩樂啥都懂,一把好嗓子,唱戲唱的最好。”

    “就是前頭承恩公府的小魏大人麽?”唐惜夏問。

    “嗯。”

    唐惜春喋喋不休的臭顯擺,他覺著,功成名就也就是這種滋味兒吧!上輩子沒嚐過的滋味兒也嚐過了,隻是他名聲是有了,功績還沒多少,哎呀,得在修曆法上加把勁兒哪!

    唐惜春雖然愛顯擺,不過他心裏十分明白,他不比別人有八麵玲瓏的做官本領,也不懂科舉那些書的道理,他的長處就在觀星上,能做的也就是欽天監的事。故此,要做的更好才成。

    唐盛帶著兩個兒子走親訪友,也收獲了滿滿的羨慕。唐盛不必說,雖是寒門出身,官做的卻是順風順水,更讓人眼紅的是,生個二百五兒子都運道這般好,來帝都半年就成了伯爵。

    怎麽好事都叫姓唐的趕上了啊?!

    轉頭瞧瞧自家兒子,你比唐惜春差哪兒啊?唯一不足隻是不比唐惜春二百五罷了!

    哎,這世道……

    唐惜春原以為他爹得在帝都謀個官職,不想半月之後,陛下便有旨意,依舊令唐盛任蜀中布政使一職。唐惜春頗是失望,唐盛卻心下暗喜,如今黎雪被打跑了,接下來就是蜀藏貿易之事,機會難得。

    臨行前,唐盛又去李相府上拜見,李平舟道,“你做事向來穩妥,又在蜀中多年,我沒什麽好叮囑的。想你也料到了,雲藏貿易已經好幾年了,聽說很不錯,你離的近,消息比我靈通。接下來,就是蜀藏貿易的事了。這件事,自太上皇時就開始了,隻是中間有些不順利,擱置了這幾年。此次,陛下是下了決心定要做成的,不然先時不會派永定侯去成都府繅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