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重要的差使,做的好,陛下會看在眼裏。做不好,陛下一樣會看在眼裏。”李平舟慢吞吞的說著,是機會,也是留給能幹的人的。蜀中總督巡撫都換了個遍,唐盛則在是蜀中平步青雲,由五品知府幹到三品布政使,足足十年的時光都在蜀中。他對蜀中,比現任的總督巡撫都熟,這是相當大的優勢。

    唐盛虛心向李相請教,“總督之位一直空缺,若開展蜀藏貿易,總要有一人來主持。”

    李平舟道,“陛下囑意徐相出任蜀中總督。”

    唐盛不解,“徐相已是戶部尚書。”

    李平舟道,“我都七十的人了,陛下不棄,猶留我忝居內閣首相之位。若無意外,待我退下來,這內閣之首便是徐相的。”

    唐盛更是詫異,“自來內閣相臣少有外任官員接掌。”這又得說一說大鳳朝官場慣例,一般遊宦各地的官員,如唐盛這樣的是,少有機會進內閣。內閣大臣,多是幾十年在帝都任職之人,一路從六部九卿熬啊熬的熬到中樞。

    唐盛的驚訝,李平舟倒能理解,他不好說皇帝陛下是怪鳥,隻道,“陛下別有脾性。”在李平舟看來,皇帝陛下與他家皇帝祖宗們不一樣,他腦袋裏想啥,一般二般人真猜不透。不過,拋開脾性不談,皇帝陛下是個相當有魄力的人,他想幹的事,那是一定要幹的,而且通常還幹的成功。唐盛隻得道,“陛下聖明,自有論斷。”

    師徒兩個說了些朝政,便換了輕鬆的話題,李平舟笑,“你呀,別的都好,隻是一樣,我看惜春的親事你也該上上心。這帝都城裏,不知多少人想給他說親,偏生你遠在蜀中,這樣的終身大事,你再不給他定下來,豈不耽擱了孩子?”

    唐盛心裏的難處就甭提了,他何時不願意給唐惜春說親了,他盼孫子盼的眼睛都要放綠光。這回好容易黎雪被打跑了,唐惜春偏生還不樂意成親。唐盛道,“他小時候頗是不成器,我隻擔心耽擱了人家姑娘。後來又經了一些坎坷,於這上頭的事倒淡了。”

    李平舟便不再多說,道,“我看惜春做事頗為仔細,便是他心裏有什麽過不去的事,你也需開導一二,他這大好年華,千萬別蹉跎了。再者,若能給他娶一房賢妻,也省得他在帝都沒個人照顧。”

    唐盛稱是。

    就因著唐惜春娶親之事,父子倆還大吵了一架,唐盛回蜀中前唐惜春的臉都是臭的。羅氏回了幾趟娘家,知娘家倒是有意唐惜春,隻是,她怎敢做這個主,看這形勢,羅氏根本就沒開口。

    唐惜春不想老太太再去蜀中,道,“這剛來帝都又要回蜀中,祖母的身子如何禁得起?不如讓祖母留在帝都吧。”

    唐盛諷刺,“在帝都看你打光棍,還不夠氣生呢。”堅決要把老娘帶走。

    唐惜春翻著白眼閑閑道,“氣吧氣吧可千萬別氣死啦。”

    唐盛抬手要打,唐惜春眼疾腳快的逃跑。唐盛氣,“上輩子欠你的。”生出這種倒黴孩子。沒出息的時候擔心他將來,有出息了,又死活不肯成親生子,混賬小子!

    唐盛把唐惜夏留在了帝都,誠如唐惜春所說,帝都各方麵的環境條件都比蜀中要好一些。何況,唐惜春已經給唐惜夏辦好了國子監的入學手續,根本沒用唐盛費半點兒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