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一葦同誌的《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一文,讀後很受啟發。文章提出商品經濟的“運行機製是商品經濟的共性”,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根本區別不在於它的運行機製,而在於它的運行載體”。本文就這種運行機製和運行載體分開的論點,談點不同看法。

    任何一種特定的物質形式都有它的特定的運動形式,“運動著的物體的性質是從運動的形式得出來的”,“人的認識物質,就是認識物質的運動形式”。論文卻把物質和運動分開,說運動形式“具有物質和運動的兩重性”,認為商品經濟是經濟運行方式,和商品生產者這個載體是可以分割開來的。文章進一步得出商品經濟的運動形式隻有共性,商品經濟的載體才有各自的特性的結論。

    世界上既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也沒有離開內容的形式。各種商品經濟有共性,並不在於商品經濟是“經濟運行方式”。商品經濟這種運行方式(形式)是商品經濟特性(內容)的體現,它具有與自然經濟、產品經濟不同的質的規定性。至於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主義經濟、封建主義經濟、個體經濟也是不同的經濟運動形式,不過它們是在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製基礎上的不同經濟製度、經濟成分。由於事物的質存在多樣性、內容與形式具有相對性,事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類,因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把握事物的共性與個性、內容與形式,但不能把物質和運動(或載體和運行機製)分割開來。

    蔣文作這種劃分,是為了論證不同種的商品經濟隻存在共性,不存在特性。其根據是它們都具有使用價值與價值,都要通過市場,都被價值規律所支配,等等。至於商品生產者是資本主義企業、社會主義公有製企業,還是個體經濟,作者看來是與商品經濟的運行無關的。誠然,各類商品經濟所以是商品經濟,當然是因為它們共同具有不同於自然經濟、產品經濟的特性,充分認識這種共同性,是完全必要的。問題是既然承認有簡單商品經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它們各自在商品經濟運行方式這個範圍內,有沒有各自特性呢?

    共性是存在於個性之中的;個性中包含著共性,但更具體、更豐富。抽象的、一般的商品經濟是不存在的,它總是具體表現為簡單商品經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要掌握事物的個性,就必須對具體事物作具體分析。要探求各類商品經濟的個性,如果把眼睛盯在商品經濟的共性上,甚至把共性和個性分別歸於運動和載體,並截然分割開來,把不同的商品生產者的特點劃在探討問題的視野之外,這當然是不會找到它們的特性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