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講過:“在這方麵,資本家所生產的商品,和獨立勞動者或勞動者公社或奴隸所生產的商品,沒有任何差別。”又說過:“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是極不相同的生產方式都具有的現象,盡管它們在範圍和作用方麵各不相同。”馬克思在研究商品經濟的簡單的一般的範疇的基礎上,研究了資本主義的具體的、特殊的範疇,既揭示了商品經濟的共性,又揭示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特性,從而找到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根本規律。今天,我們研究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特性,如果簡單套用公有製、按勞分配、計劃經濟這些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征,當然難以獲得深刻的認識。不過,完全離開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關係,認為這些通通與商品經濟的運行無關,隻承認商品經濟運動形式有共同的東西,這樣是難以揭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規律,從而正確引導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健康發展的。

    不同類型商品經濟在商品運行的形式上,是否存在各自的特點,曆史上出現過簡單商品經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已經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簡單商品經濟交換的目是使用價值,為買而賣;商品按價值交換。早期的商品交換,價值的表現是偶然的、個別的,很難形成市場價格。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目的是交換價值,是剩餘價值;由於形成平均利潤,商品不是直接按價值,而是按生產價格進行交換;資本主義商品的範圍還有了重大變化,出現了勞動力這一特殊商品,這樣才給資本家帶來了剩餘價值,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商品交換又出現了壟斷價格。難道這些僅僅是商品經濟載體本身的事,而全然與商品運行無關嗎?這些特點,恰恰說明,在商品運行這個範圍內,不同種商品經濟在共性的基礎上,存在各自的特性。

    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共性和特性的關係上,既要反對忽視共性,輕視商品經濟共有的經濟形式;也要防止隻講共性,把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特有的東西當作共有的東西搬到社會主義經濟中來。至於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究竟有哪些特點,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的基本特征在商品經濟的運行中有何具體表現,還需要在肯定存在特性的前提下,認真探索。

    原載《真理的追求》1991年第2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