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特質的培養和擁有絕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明了自己的弱點,做好實施的計劃,持之以恒,長期實踐才是不二法門。

    領導是一類特別的人,他們必須擁有普通人不具備的特質,這一點不會有人否認。所謂特質指的是與眾不同的個性、思維與行為習慣。那麽這些特質又應該如何獲得呢?我以為除了天生性情之外,其它都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與學習來獲得的,領導是無法教的,但是卻是可以學習的,尤其是領導在實踐中學習。當然,特質並不意味所有的領導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人格、不一樣的環境是多樣表象的基礎。這裏羅列一些依我的經驗覺得十分重要的特質及培養獲得特質的方法。

    第一,領導人的道德水平是至關重要的一項特質,誠實守信、正直公正,如同“愛惜自己的眼睛一樣愛惜自己的道德名望”,要敢於正麵和不道德的行為作鬥爭,對有不道德行為的員工采取果斷措施。對不道德行為的軟弱,就是對道德的褻瀆。不僅對員工嚴格要求,對自己、家人、親戚、近友更應嚴格要求。一個成功的領導,道德是他立足的基礎。這個基礎一旦坍塌,任何特質都沒了意義。

    子路向孔子請教為政之道,孔子說:“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論語子路》)意思是說從事政治的人對於所說的話必須合於禮法原則,能夠實行,不能隨隨便便。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說,不管對誰,如果說了,就努力做到。說了又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做到,一定要有替代的行為,一定要得到當事人的理解。虛的口號或標語不要常常掛在牆上或吊在嘴邊,而是要付諸行動。一旦發現企業有“欺騙客戶”、“虛假許諾”等行為,應該立即采取措施,不僅如此,還應該將這件事情集體通報,提高員工誠信意識。例如,海爾集團創業初期,張瑞敏就將幾十台有質量缺陷的冰箱當眾砸毀。林肯說:“你可以在一時蒙騙所有人,也可以在長時間蒙騙一些人,但不可能在長時間蒙騙所有的人。”

    男女關係涉及到對配偶的忠貞;環保等涉及社會責任;信息泄露涉及組織忠誠;小團體可能會直接導致利益衝突,慈善表現內心的仁慈,等等,道德能極大地增強領導人的人格魅力和可信度,極大增強其影響力,而不道德的行為經常並不違反法規,但是對領導人各方麵的損害之深,無論怎麽強調都不為過。

    李光耀資政早年曾經說過:“如果倫理和道德價值觀的水準低落,新加坡就會日漸走下坡。因此,我們是否維持穩定和保持我們的優勢,問題不在經濟發展方麵,而是在於社會的道德結構。”領導人的道德水準,對整個團隊的道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是整個的團隊的標杆和水位線。

    有一種割裂的現象在許多中國企業家身上可以看見,他們對自己的道德嚴格要求,吃穿住用極度克製,對人仁慈守信,積極正直,但是其企業行為卻是卑劣不堪。它蔑視所有的行為規範,行賄中傷,欺詐壟斷,無所不用其極。他們完全蔑視消費者的智商,對公眾輿論和社會道德不加理睬。他們對競爭者冷酷無情,缺乏職業道德,漠視遊戲規則,相信“成者王侯敗者寇”的格言,為達到組織目標不惜采用任何卑劣的手段。要知道這種行為的結果隻能是企業被整個行業拋棄。組織行為的道德水平比領導個人的道德水平更重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