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擺脫控製,可以!你可以采用扔掉手機、砸爛電腦、撕爛手冊的辦法獲得短時間的清靜,從而獲得完全獨自處理事情的環境。在沒有手機信號的地方旅行,那種心理的寧靜和自由的感覺,相信不止我一個人有過。隻是這樣做的後果不妙。

    如果環境確實不允許則另當別論。比如你在柬埔寨,上網要每月數千美元,不看電子郵件的理由就比較充分了。環境完全陌生,手冊毫無用處,你就獲得了重做一本工作手冊的權力;如果你在非洲叢林,衛星電話貴且不說,電話可能會招來野獸的襲擊,危及生命,那麽你把電話關掉沒有人會怪你,你就該幹什麽就幹什麽吧。實際上真正的授權必須加上一個不幹涉,哪怕是類似於查賬這類的隱性幹涉。不幹涉意味著不用時時事事匯報,意味著被授權人對過程和結果負全責。這個時候,結果會最終決定一切,任何辯解都蒼白無力。

    集權是人性的體現,集權的程度會是領導個人和組織能容忍的最高限度;實際也是事務發展和領導進步的必然要求,我觀察到的中國成功企業集權的程度都很高,企業強人大多如此。中國曆史基本是一個越來越集權的過程,而支持這種集權的根本因素是通訊與交通的發展,集權的程度是和通訊交通的程度相適應的。說到這裏有必要增加一點說明,我們談的是商業管理的問題,因為求方便的緣故,使用一些和政治、軍事相關的例子,絕對不是說這裏的結論能在政治中成立,或者這些說法能代表某人的政治觀點。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屬於一個個人或團體的機構。迅速反應、效率、次序等的價值對它而言是競爭的基本,而集中全力能最好保證這些。董事會和經理團隊的結構,就是為了最好地發展這些特別價值,董事會可以舉手表決,但是管理的決策權隻能領導執行,隻能是集權,這與軍隊的主官製度有相似之處。沒有核心人物或組織的企業,無法形成統一的步調,就是一支無法形成戰鬥力的部隊。

    事業部的構架變為大客戶構架,銷售代理變為直銷,層級架構變為矩陣、網絡架構,實際都加強了總部的力量。以上市企業公告規範為代表的現代企業報告體係,要求更多更細致的信息數據,甚至是許多即時信息,這實際上削弱了下層的部分權力。我們都能感覺到會議更多,文件更多,報表更多,這也是集權的一種表現。質量運動、ISO管理標準、外包等等全新的管理觀念與實踐,在標準化員工行為的同時,也加大了中央總部的話語權。

    所以說企業的發展就是一個集權加大的過程。資信交通發達的結果是更加龐大的國際化企業,是更加標準化的工作流程,是更加集權的企業結構。而這種企業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正在加大,看看我們身邊的WALMART、微軟、中石化就不難理解這一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