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配置必須與企業戰略相適應。員工是企業中唯一有生命的部分,是決定一切的基礎。從人員招聘的程序、選擇標準、薪金體係、培養計劃開始,提升與解聘、員工滿意度、績效考評、溝通與矛盾解決等等,員工管理的最大目的是公司戰略的實現,保證員工的積極性、滿意度現在也變成了公司的目的之一,這是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增強的表現。

    員工的技能構成組織能力的基礎,在有目的的招聘標準之後,企業也應該有相應的組織學習的安排。通過實際工作和有目的的學習形成與企業戰略相適應的團體記憶。學習型組織是不斷在實踐、競爭和有目的的培訓中吸取營養,形成獨特的能力的組織。首先,它能最好地應對現在和未來的挑戰。我們也常常觀察到讀書多的人往往有些唯書本論,這是學習型組織中必須注意的事情--學習必須和實踐緊密結合;其次,要明了學習的慣性,當變革和團體奉行的教條相矛盾的時候,它會阻礙變革的發生;最後,學習不能過度,合適的原則不能忘記,否則企業變成一個學習班,企業的利潤目標失去,企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了。

    企業的風格是軟性的部分,但是這一部分的影響最大。每一個現代企業都有一套相似的製度體係,但是每個企業員工的感受卻完全不同,我們常常用企業文化來概括。包括決策的特點--民主的程度。有的企業講求高度集中,大家一致;有的企業卻鼓勵個人英雄。溝通的方式--是書麵文字,還是電話?飯局,還是電子郵件?不要小看這一點,溝通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馬屁”重要還是業績更重要?聽市場的還是聽上司?對創新、失敗的態度,領導人的注意力所在,層級體係的程度--工資薪酬差、辦公用房、特權等等。一個層級森嚴的公司裏,不太可能有坦率的溝通,不太可能有同舟共濟的一致。

    最後一個是共同的價值觀。所謂價值觀是我們對世間萬物的優先順序,價值觀的認同是交朋友的基礎。重利益的人不太會和高調的理想主義者成為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公司的遠景目標如果不能為企業的大多數所真正認可,企業的發展大半會落空,隨之而來解決問題的優先順序、方法、步驟等等都會是矛盾的導火索。一支知道自己為什麽戰鬥的軍隊是戰無不勝的軍隊!

    注意到七個方麵中任何一對要素的衝突,都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後果,但是它們也並不是齊頭並進般的重要。企業領導人的價值觀是企業戰略和企業共同價值觀的基礎。盡管我們無法使得一個領導團隊的價值觀完全一致,但是選擇相近或相似價值觀的人加入領導團隊,是建立和引導企業價值觀的有效措施。公司戰略是七個方麵要素的核心,為了實現公司戰略,我們需要構建什麽樣的組織,又需要什麽樣的員工來形成組織等等都需要我們仔細考慮。總之,這種積極的和諧戰略也是企業的理想組織模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