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錦江飯店馬路對麵,是一座棕色麵磚的典雅的美國風格建築。這是聞名於上海的“蘭心大戲院”,由美商哈沙德洋行設計,建造於一九三○年。在當時,是上海豪華型劇場。解放後,改名上海藝術劇場,仍居於上海一流劇場之列。

    一九六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晚,上海藝術劇場華燈如畫,熱鬧非凡,迎來了一批貴賓: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陳毅,還有中共中央華東局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人陳丕顯、魏文伯、曹荻秋、石西民、王一平等。就連觀眾,也不是普通的觀眾,全是上海市局以上的幹部。

    他們聚集上海藝術劇場,不是開會,卻是觀看上海淮劇團上演的淮劇新戲《海港的早晨》。淮劇,又名“江淮戲”,流行於蘇北、安徽和上海一帶。雖說淮劇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不過,畢竟流行區域有限,影響也有限。這天,嘉賓盛讚《海港的早晨》,劉少奇等還和劇團全體人員合影,成了上海淮劇團曆史上的難忘的一日,難得的殊榮。

    淮劇《海港的早晨》引起劉少奇的注意,是因為幾個月前周恩來總理在上海黃埔劇場看過這出戲。周恩來讚揚這出戲,說道:

    “感謝你們演了這個好戲,你們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在舞台上反映青年問題的戲有《年青的一代》、《社長的女兒》、《千萬不要忘記》……說明當前教育青年的重要性。”

    消息飛快地傳入江青耳中。頻繁出入於上海的江青,不聲不響混在普通觀眾中,連看了三次淮劇《海港的早晨》!

    正忙於“京劇革命”、正忙於樹“樣板”的江青,看中了《海港的早晨》。要讓工農兵占領舞台,她手中正缺乏“工”,而《海港的早晨》恰恰是寫碼頭工人的。

    剛剛結束了北京的京劇現代戲觀摩,江青惦記著淮劇《海港的早晨》,忽忽匆匆又趕往上海,下榻於錦江飯店——跟上海藝術劇場隻一步之遙。

    淮劇《海港的早晨》編劇李曉明這樣回憶當年的情景:

    突然,有一天團裏通知我:下午到錦江小禮堂參加一個座談會。當時已是八月裏,氣候相當炎熱,我一走進小禮堂就看到有幾個人先到了,我便在邊上的位子坐下。不一會兒,看見江青在幾個人的陪同下走了進來。

    我簡直不敢相信,是參加她召開的座談會。江青同與會者逐一介紹認識後,一坐下便咧嘴笑了笑,一開口就是驚人之語:“我十分高興,這次來上海發現了一個高精尖的題材,一個國際主義的題材。這就是淮劇《海港的早晨》。”我一聽,震驚不小,我的這個青年教育的題材一下子成了高精尖的題材。這時又聽到江青說:“在劇場裏,我同工人一起看了三遍,工人哭了,我也哭了。”說罷,她還真的用手揉了揉眼睛。接下去,她的話更使我驚訝不已。她說,她是抓革命的,跑了全國許多地方,任務就是看戲,挑選寫工農兵的優秀劇目,改編成京劇。寫農民的早已選定《龍江頌》,寫解放軍的也已選定《智取威虎山》,而寫工人的選了好久,直到最近才在上海選定了淮劇《海港的早晨》。

    她頗為得意地告訴我們,確定改編這個戲,她是經過調查研究的。其實,所謂調查,隻是看了戲後,她到碼頭上去兜了一圈,向陪同她的第三裝卸區主任高尚峰問了三個問題:第一,《海港的早晨》在工人中反映如何?第二,劇中青年工人不安心碼頭工作的思想是否符合事實?第三,玻璃纖維事件是否真有其事?在得到高尚峰的肯定回答後,她才拍板而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