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津浦線 39 火車輪渡的風光

    1899年,根據不平等條約,南京港對外開放為通商口岸,劃定下關為外商建造碼頭、開設洋行的“通商場所”。下關對岸是浦口,當時還是一片荒灘,既無街市,也無農田,隻有自然生長的蘆葦。洪水季節,大部分灘地都要被淹沒。在行政區劃上,這片江灘屬江浦縣浦口鎮,不在南京市轄區之內。但僅僅過了十幾年,浦口的風光就蓋過了下關。

    古稱大水別通為浦,出入經過之地為口。浦口自古為江北商埠重鎮,元時為浦子市,又稱浦子口,省稱即為浦口。楚漢相爭時,楚霸王和韓信在浦口運兵鬥法,最終以楚霸王兵敗告終,瓢兒井、點將台、藏兵洞等地名印證了爭雄的曆史。明代朱元璋為拱衛京畿,築浦子口城,並以此為起點,重修和新建4條驛道。

    滬寧、津浦兩條鐵路幹線通車後,因長江阻隔,浦口與下關間,隻能靠輪船轉載旅客,極為不便。貨物運輸需要裝卸搬運轉駁過江,既多耗費用,又增加貨物損壞率。清末總理衙門和民初北京政府皆先後籌謀建橋未果。1918年津浦路局英籍工程師偉納新提出火車輪渡計劃方案,亦因經費無著而中輟。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火車輪渡方案再次提上議程。1930年10月9日,國民政府鐵道部成立“下關浦口鐵路輪渡設計專門委員會”,提出多種設計方案,最終采用鐵道部簡任技正兼設計科長鄭華所提的“活動引橋”輪渡方案。是年11月,“首都鐵路輪渡工程處”成立,鄭華兼任處長。

    鐵路輪渡工程所需費用係借庚子賠款17.6萬英鎊,借國內工程款4萬英鎊,鐵道部撥款25萬元,津浦路局借用6萬元,合計費用為國幣378.5萬餘元。所借之款用於建兩岸引橋及向英國購買火車渡輪一艘、兩岸引橋、機車一台和挖泥船一艘。

    兩岸引橋采用活動式,隨水位高低,升降調節。南岸位於下關煤炭港,北岸位於浦口津浦10號碼頭下遊300米處。每座引橋各由4孔穿式橋梁組成,共長187. 13米,橋高7. 75米,寬6. 2米。臨江橋端鋪設3股道,可與船上軌道相接,其寬度為14.44米,呈放射形的喇叭狀。橋端設有活動跳板,長17.1米,接於橫梁上。用20馬力電機驅動,與船頭鐵栓聯鎖,以便橋與船的軌道相連結。

    輪渡工程於1930年12月1日開工,因工程款項不足,進展遲緩。1931年夏季,洪水暴發,停工數月,後築堤防水,工程方得繼續進行。1932年5月,兩岸橋基工程完成,其他附屬設施亦依次竣工。引橋上部鋼梁等材料運抵後,開始架橋、鋪設線路軌道,1933年9月竣工。南北兩岸接軌線路由津浦、滬寧兩路局分別承辦。渡輪由英國馬爾康洋行承造,定名“長江號”,於1933年8月駛抵南京交付使用。艙麵鋪軌3條,各長98.43米,可載12輛客車或40噸貨車21輛,另加機車一台。船後端設移動車台,長13.78米,上備調車機車一台,可左右移動,以取送各股道之間的車輛。

    1933年10月22日,南京幾乎萬人空巷。大家扶老攜幼,來到江邊,爭相目睹火車乘船過江的壯觀情景。上午9:20,在下關煤炭港“長江號”上舉行了隆重的首都輪渡通車典禮。中英庚款會贈送的“跨彌天塹”橫額高懸,滿船萬國旗飄揚,黨政軍多名要員出席,行政院長汪精衛、鐵道部長顧孟餘、交通部長朱家驊先後致辭,鄭華報告工程經過。20世紀30年代最著名的女運動員楊秀瓊為通車剪彩,成為典禮最大的亮點。1930年,香港舉行遊泳大賽,年僅12歲的楊秀瓊初試身手,一舉奪得50米和100米自由泳兩項冠軍。1931年,楊秀瓊又參加了香港至九龍渡海比賽,再次奪冠。剛剛結束的舊中國第五屆全國運動會成了楊秀瓊的“個人秀”,她囊括女子遊泳全部5枚金牌,時年才15歲。傳說觀看比賽的蔣介石夫婦非常高興,當場認她作幹女兒,並贈送美國紫竹牌轎車一輛,“美人魚”的雅號不脛而走。邀請楊秀瓊剪彩是否上麵欽點不得而知,但符合大眾的審美心理,寄望渡輪能像遊泳健兒一樣,在萬裏長江上劈波斬浪,穿梭自如。楊秀瓊剪彩完畢,典禮主持顧孟餘向楊秀瓊獻上鮮花籃和一座銀樽,以示謝意,隨後由機車牽引3輛藍鋼客車駛上渡輪。渡輪一聲長鳴,像一條黑色的遊龍,載著列車緩緩鳧至北岸,鐵路運輸被江水阻隔的局麵宣告結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