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津浦線 37 悲情浦口

    津浦鐵路是讓國人引為自豪的鐵路之一。

    就像優美的五線譜,自天津總站起程,一路奔騰向南,跨越海河、黃河、運河、淮河,止於長江天塹北岸,連接起四省一市,全長1009.48公裏。這條交通大動脈的近現代史軸線,一頭連著長江文明,一頭連著孫中山先生的現代化強國夢。

    1912年元旦上午10時,滬軍擎槍排列,禮炮齊鳴。孫中山帶著新年的喜氣,乘車來到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是中國鐵路建設的積極倡導者,滿腦子都是四通八達的鐵路網。早年進行革命時,就十分重視鐵路建設。就任臨時大總統後,立即頒布命令,指出:“富強之策,全藉鐵路交通,亟宜從速興築。”卸任臨時大總統後,接受了“籌辦全國鐵路全權”的鐵路督辦職務,對中國近代鐵路建設進行認真思考,提出了較為完整的鐵路建設構想。中華民國鐵道協會成立時,他親自擔任會長,在鐵道協會的演說中強調了鐵路建設的重要性:“今日之世界,非鐵路無以立國。”他提出的“交通為實業之母,鐵路為交通之母”的著名論斷,第一次從宏觀上科學地闡述了鐵路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孫中山認為:鐵路建設是20世紀初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關鍵;借外債是中國近代鐵路建設的必由之路;鐵路建設應以幹線為主,以中心城市為主,兼顧全國;鐵路的管理以“國家社會主義”為歸宿。孫中山鐵路建設的構想充分反映出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和務實、開放的發展觀。《建國方略》中這樣評價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城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1919年8月,孫中山連續在《建設》雜誌上發表宏偉長卷《實業計劃》。計劃最精彩的部分是鐵路計劃,即建設覆蓋全國的鐵路網,成為具有10萬英裏(16萬公裏)鐵路的現代強國。在最短的時間內,扭轉落後狀況,擺脫列強對中國鐵路的控製,並與之競爭。計劃中將浦口列為建設重點,“南京對岸浦口,將來為大計劃中長江以北一切鐵路之大終點”。

    一經選擇,注定輝煌。浦口火車站由德、英出資,28歲的中國工程師王佐卿擔任工程設計。1911年動工興建,1914年建成使用。站房坐北朝南,3層磚混結構,大小62個房間。屋頂有脊,用時髦的瓦楞覆蓋,佇立在鐵路盡頭,上層辦公用房,下層作客運售票、問詢、候車之用。具有歐式風格的米黃色大樓威嚴氣派,單柱傘形長廊通向月台,拱形雨廊一直鋪到輪渡碼頭。火車站周邊,煤港、輪渡、駁運、汽車、郵局、醫院、旅館、飯館,店鋪緊挨,南京鹽水鴨、燒老鵝、烏飯涼粉、粉絲湯等各種小吃應時而生,熙熙攘攘,晝夜不息。電燈、煤油燈、礦石燈,通宵明亮,和毗鄰南岸的下關,把一江春水染紅。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讓天下的讀書人記住了父親,更記住了浦口。一些著名的人物從這裏經過,一些著名的事件在這裏發生,車站和站台也自然成了著名的場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