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津浦線 25 木橋通火車

    茅村站建於1911年,坐落在銅山縣茅村鎮境內,京杭大運河像一把柔韌的梳子,由西向東,把鎮子自然地分成南北兩塊。1948年11月中旬,國民黨軍隊為阻滯解放軍南下,炸毀了茅村鐵橋。鐵橋長約200米,共20孔,每孔間距9.83米,其中7孔毀壞嚴重,橋墩坍塌,已無法修補,須鏟平橋座重砌。鐵橋下麵是運河,水流湍急,最深處有6米,最淺處也有2米。茅村鐵橋緊挨徐州城邊,是連結蘇、魯的交通要道。徐州市軍管會決定暫時以枕木搭建,盡快通車。

    12月7日,搶修茅村鐵橋的會戰打響了,軍管會組織了2400多名津浦鐵路員工參加搶修工作,占到當時職工總數的80%。材料廠上自主任下至工友77人緊張備料,電務段200多名員工保持通訊線路暢通,機務段650多名員工緊急運送修橋器材和枕木,工務段500多名員工奮戰在修橋的第一線。他們主動延長吃飯間隔,加班加點。第一天,原計劃由45名員工從上午10點開始,到夜間12點鏟平三個橋座。由於工人們的忘我工作,下午3點即將三個座子鏟平,3點後又鏟平三個座子。到夜裏12點,兩個橋座已經搭好了。

    在搶修的第一天,安排工人白天一班,晚上一班,輪流作業。但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工人們主動放棄休息,全部出動參加搶修,使原定14天的修橋工程僅用三天半就告竣工。在修複工程中,解放了的鐵路員工表現出高亢的工作熱情,雄壯的夯聲此起彼伏,傳向遙遠的曠野。老工人王寶善積極研究改進技術,在搬運石料時,先將石料裝入平板車,再用軌道車拖到橋閘,裝得多,運得也快,平均每車能運3立方石頭,抵得上12隻小船的運量,被稱為工地上的“木牛流馬”。在開始搭枕木時,一個人來回隻能扛一根,進度遲緩。王寶善又開動腦筋,把枕木置於圓木上,從鋼軌上滾動著拖過去,既省時又省力,大大提高了運送效率,受到了軍管會的特別嘉獎。

    在搶修茅村鐵橋中,地方政府和沿線農村群眾全力配合。修橋土方全部由民工承擔,許多農民甚至從百裏之外趕運突擊加工的枕木,一根一根整齊地擺放在路基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