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津浦線 23 三張茂人的堅守

    津浦鐵路在經過江蘇最北部的丘陵地帶時,設立了一個不顯眼的小站——三張茂。三張茂是附近的一個村子,因最早住有三戶張姓人家而得名。1958年7月,徐州至兗州段複線工程動工,數十萬民工移山填海,新線與舊線結伴而行。可到了三張茂,因地形過於複雜,線路向西飄移了400多米,像是劃出了一條長長的拋物線。1988年2月1日,隨著列車速度的提高而合並區間,五等小站三張茂消失了。而三張茂養路工區還在,2009年,他們實現了連續安全生產56周年,樸實的三張茂人在最繁忙的運輸幹線上創造了令人震驚的奇跡。

    三張茂工區的工作環境是險惡的,15.5公裏的線路全部都在長大坡道上,有8處大曲線、8處高路塹和3個山口。曲線最小半徑隻有900米,路塹最深達23米。線路瞭望能見度低,最南端的地段,曲線夾在路塹中,視距不足100米。下行的列車到此都要減速慢行,曲線上股的鋼軌不出兩年,側麵磨耗竟達7毫米。

    山區怪石嶙峋,茅草叢生,巡道工避車時要翻上爬下。上行線和下行線的巡道工換牌,中間要穿越近一公裏。夏天是麥地,秋天是高粱地,麥芒高粱茬像一把把尖刀,刺透了勞保鞋,撕碎了衣衫。現任工長是從茅村工區調來的,一雙鞋在茅村能穿一年,在這裏隻能穿一季。

    特殊的條件,特殊的環境,造就了特殊的人。幾十年來,三張茂數易工長,能叫出名字的有十幾位,人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他們一個目標,一個標準,一股韌勁,幾代人唱的是同一首主題歌。

    20世紀50年代,共和國初創時期。三張茂人風餐露宿,日曬雨淋,4個巡道工一副坎肩、一雙膠鞋,誰當班誰穿,一個夜班補助2兩糧票。午飯是半斤地瓜幹,兩碗素菜湯。養路工敬業盡責,把千瘡百孔的線路整治一新。1957年,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日子。權啟訓蜜月沒有度完,就把妻子從山東老家接來。工區的夥計七手八腳,用12根枕木搭起一間“新房”。這便是三張茂人的第一個家。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歲月的皺紋悄悄爬上額頭,牆上的獎狀像鋪展的枕木,有的已經發黃辨不清字跡,權啟訓舍不得拿掉。那上麵印著青春和榮耀,僅重獎就達5次之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